\u003c/p>\u003cp class=\"\">青山猶在,綠水長流,美景如斯。\u003c/p>\u003cp>巍峨山脈,帶給這片土地峰林仙境;湯湯伊河,賦予這片土地無上榮光;勤勞的百姓,賜予這片土地富饒美麗。從“吃山靠開礦”到“吃山靠生態”,跳出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后,欒川走出了一條發展綠色經濟的轉型之路,既留住了綠水青山,又得到了金山銀山。\u003c/p>\u003cp>新時代,欒川攜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開啟了全域旅游新篇章。\u003c/p>\u003cp>\u003cstrong>全域旅游的欒川實踐 旅游新品牌“落地開花”\u003c/strong>\u003c/p>\u003cp>時間追溯到2017年,欒川縣推進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暨欒川旅游再出發動員大會提出的目標猶記在耳:\u003c/p>\u003cp>欒川旅游要分三步走,十年一個小目標,三十年實現大目標。\u003c/p>\u003cp>從2001年到2010年,以景點、景區打造為標志,發展觀光旅游,欒川成為中國旅游強縣;\u003c/p>\u003cp>2011年到2020年,以全景欒川建設為標志,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打造最佳旅游目的地,建設向上向善、旅居福地新欒川;\u003c/p>\u003cp>2021年到2030年,建立完善的現代旅游創新體系和更加科學的治理機制,推動科技,人才等創新,推進旅游業從資源驅動和低水平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實現旅游質量、綜合競爭力等顯著提升,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旅游新格局。\u003c/p>\u003cp>欒川沒有食言。\u003c/p>\u003cp>近年來欒川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已形成旅游特色專業村51個,遍布欒川各個鄉鎮,成為游客“新寵”。“奇境欒川·自然不同”宣傳語越叫越響,推動品牌打造從單個景區轉變為打造旅游目的地,工作重心從建設景區延伸到打造全域旅游環境,旅游服務從抓景區服務質量轉變為全域旅游管理服務提升,現在的欒川,處處是景區、處處是美景。\u003c/p>\u003cp>此外,欒川縣以全域鄉村游啟動為契機,大力推介美麗鄉村,以做“火”欒川鄉村游,與景區形成資源互補,產業互動,開創旅游扶貧新局面。以欒川創新“旅游+交通+扶貧”模式為例,2017年以來欒川連續舉辦三屆“自駕游欒川、高速全免費”旅游公益扶貧活動,累計接待游客395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6.3億元。\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0_40/8AC80CB3A2ADF35B9C99208DAB6D57473B57BE89_w538_h360.jpg\" alt=\"廟子鎮山灣村\" />\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廟子鎮山灣村\u003c/p>\u003cp>欒川旅游一路走來成績斐然:2016年國家旅游局將欒川做法總結為“全域景區發展型”,作為全域旅游五種典型模式之一;2019年欒川全縣接待游客1638.1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96.3億元;中國旅游強縣、全省唯一的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每年千萬接待人次......正如欒川縣委書記董炳麓所說,欒川正在把窮鄉村變成“桃花源”,把“土坷垃”變成“金疙瘩”,把貧困戶變成“追夢人”。\u003c/p>\u003cp>\u003cstrong>昔日貧困山村今日美麗鄉村 詩和遠方在此齊聚\u003c/strong>\u003c/p>\u003cp>9月末的欒川,青山圍屋舍,綠水繞方田。走進新南村鐵路小鎮,一排排農家賓館錯落有致,和文藝范十足的“鐵路”和“火車”相輔相成,慕名而來的游客絡繹不絕,讓這座大山深處的沉寂村莊頓時變得熱鬧了起來。\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0_40/57A3CF037B5242C7187312BD65B81CCA3F173A86_w950_h439.jpg\" alt=\"新南村鐵路小鎮\" />\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新南村鐵路小鎮\u003c/p>\u003cp>喬玲是新南村一家農家賓館的主人。在自家建的小樓里,喬玲每天負責打掃房屋和購買給游客做飯的食材。她很享受現在的生活狀態,“以前我們家的收入全靠我愛人在外打工,現在我在自家門口就能工作,日子充實起來了,生活好起來了!”\u003c/p>\u003cp>喬玲告訴我們,新南村是一個遷移村,很多村民都是從深山里搬出來的。\u003c/p>\u003cp>在“生態立縣”的發展戰略下,窮山溝里的古樸村落“搖身一變”,成了城里人休閑度假的好去處。鐵路小鎮建成之后,村委開始鼓勵村民發展配套住宿場地,修建農家賓館。但很多村民和喬玲一樣一開始持觀望態度,有的甚至竭力反對。“當時給貧困戶說是一家補貼三萬,給我們協調貸款,但我們怕賠錢背債。”\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0_40/9D6192B9D3DD1671987F915C60600C1994A2997E_w950_h633.jpg\" alt=\"昔日窮鄉村今日聚寶盆 欒川如何巧用“全域旅游”邁向高質量發展? \" />\u003c/p>\u003cp class=\"\">是什么讓喬玲改變了想法,同意修建農家賓館?喬玲說正是在村委的真心和誠意的感動下,她和丈夫拿出了家中的積蓄,加上幫扶的資金,建成了現在的農家賓館。“本來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但現在俺們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收益,旅游旺季在家一個月的收入有5000元以上。”喬玲跟我們“甜蜜地抱怨”:“現在我們家國慶假期的房間已經預訂滿了,很多老顧客都沒預定上,哎!”\u003c/p>\u003cp>和喬玲家一樣,目前新南村擁有農家賓館的村民,全部靠旅游收入改變了貧困境況,實現了高質量脫貧。生態變美了,設施齊全了,村集體也有了收入,新南村成為了“網紅”旅游打卡地,順利搭上了“致富”列車,在小康路上愈行愈遠。\u003c/p>\u003cp>新南村鐵路小鎮是欒川縣全域旅游的縮影。2016年以來,欒川縣通過發展全域旅游,全縣共列出83個貧困村,找出53個有旅游資源的村,重點發展鄉村旅游,圍繞和依托旅游資源開農家賓館、小商店,農家賓館數量由750家增加到1442家,農家賓館直接從業人員由2200人增加到4000余人,1.3萬余名貧困群眾通過開辦農家樂、銷售土特產、從事旅游服務等實現穩定脫貧,走出了一條具有欒川特色的綠色扶貧之路。\u003c/p>\u003cp>現在的欒川,既有田園氣息的農家賓館,又有典雅靜謐的民宿酒店;既有鐵路元素的現代文化景觀,又有充滿歷史感和年代感的古村落:欒川重渡溝過去是有名的窮山溝,通過搞“山水風光農家生活體驗”旅游開發,年接待游客近百萬人次,被譽為“中國農家賓館第一村”;陶灣鎮伊河源頭是典型的溝谷地貌,一條溝連起一溜貧困村,依托溝域獨特的山水資源、田園風光,治理河道、遍植花草,建設登山步道、漂流設施,一個開放式的生態康養主題公園展露新顏;撥云嶺曾經山高坡陡,水土流失嚴重,通過探索核桃、牡丹間作模式,增加了種植收益,還保持了水土,傳統村落成了鄉村旅游的新樣板......\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0_40/8C5B52B70CF7EC6967BF0632F90CD882E46B5E8B_w800_h526.jpg\" alt=\"\" />\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 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0_40/E66500C6FA29E9CC5E0492751F12E2B12A5AA4FA_w800_h440.jpg\" alt=\"潭頭鎮大王廟村\" />\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潭頭鎮大王廟村\u003c/p>\u003cp>“綠、亮、凈、美、文”,欒川縣“把貧困山村變成美麗鄉村”的宏偉計劃圍繞這五個字來開展。旅游的東風吹進了千家萬戶,每到旅游旺季,欒川百姓的農家賓館和民宿家家爆滿。“四河三山兩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屋前小橋流水,屋后幾畝菜園。”誰把生活過成了詩?答案是欒川的百姓。\u003c/p>\u003cp>\u003cstrong>用“綠水青山”培育“金山銀山” 用“金山銀山”反哺“綠水青山”\u003c/strong>\u003c/p>\u003cp>2019年5月,經河南省政府批準,欒川縣終于脫貧摘帽。\u003c/p>\u003cp>對于欒川來說,貧困發生率由2017年的8.25%降至0.306%固然可喜,但鞏固脫貧成效的任務還很艱巨。\u003c/p>\u003cp>接下來欒川高質量發展之路該怎么走?這是擺在欒川縣委班子面前必須答好的必答題。\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0_40/DDC9A7CFA744FCD5AE5A8004E3E72A0E8B2398FB_w950_h633.jpg\" alt=\"欒川縣委書記董炳麓\" />\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欒川縣委書記董炳麓\u003c/p>\u003cp>欒川縣委書記董炳麓說:“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將發揮生態優勢、發展旅游產業作為欒川縣域治理‘三起來’的一項有效抓手,堅持生態優先、產業支撐、農民主體、農旅融合,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全域旅游,以特色鮮明、綠色生態、產業融合的溝域經濟,助力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探索走出了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互促雙贏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打通了貧困山區‘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通道,讓寶貴的生態資源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為其他深山貧困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探索出了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模式。”\u003c/p>\u003cp>欒川最亮麗的顏色是綠色、最大的優勢是生態。近年來,欒川縣依托生態和旅游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全域旅游”,推進旅游產業扶貧,旅游業已成為帶動山區群眾脫貧致富、提升欒川知名度能力最強的產業。“接下來,我們將以‘綠水青山’培育‘金山銀山’,‘金山銀山’反哺‘綠水青山’,最終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之間螺旋上升的核心目標,自我加壓、改革創新、強勢推進,把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這兩個金字招牌打造的更亮,為切實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做出更多的努力和貢獻。”\u003c/p>\u003cp>董炳麓表示,今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向絕對貧困發起最后總攻的時刻已經到來,我們將持續走好綠色發展之路,盡銳出戰、全力沖刺,一方面要對剩余脫貧對象掛牌督戰,另一方面要把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擺在突出位置,全面查漏補缺,做到兜底保障,推動問題整改,擼起袖子加油干,不獲全勝不收兵,確保不折不扣高質量完成攻堅任務。(鳳鳴作者 陳欣欣)\u003c/p>","type":"text"}],"currentPage":0,"pageSize":1},"editorName":"陳欣欣","faceUrl":"","vestAccountDetail":{},"subscribe":{"cateid":"鳳凰網河南綜合","type":"source","catename":"鳳凰網河南綜合","description":"","cateSource":"","backgroud":"http://p1.ifengimg.com/ifengimcp/pic/20160919/d236177a15798b010c4c_size104_w720_h186.png","api":"http://api.iclient.ifeng.com/api_wemedia_list?type=source&keyword=%E5%87%A4%E5%87%B0%E7%BD%91%E6%B2%B3%E5%8D%97%E7%BB%BC%E5%90%88","originalName":"","redirectTab":"article","newsTime":"2021-11-02 19:33:26","authorUrl":""}},"safeLevel":1,"keywords":"欒川,農家,賓館,銀山,全域旅游,金山,綠水青山,景區,喬玲,欒川縣","hasCopyRight":false,"sourceReason":"","isHubeiLocal":false,"interact":{"isCloseShare":false,"isCloseLike":false,"isOpenCandle":false,"isOpenpray":false}}; var adKeys = []; var __apiReport = (Math.random() > 0.99); var __apiReportMaxCount = 50; for (var i = 0,len = adKeys.length; i
<tfoot id="as2wu"></tfoot>
<ul id="as2wu"><sup id="as2wu"></sup></ul>
<tfoot id="as2wu"></tfoot>
  • <ul id="as2wu"></ul>
    <strike id="as2wu"></strike>
  • 昔日窮鄉村今日聚寶盆  欒川如何巧用“全域旅游”邁向高質量發展?
    河南
    河南 > 原創 > 鳳鳴 > 正文

    昔日窮鄉村今日聚寶盆 欒川如何巧用“全域旅游”邁向高質量發展?

    摘要:綠水青山看欒川,都說欒川最亮麗的顏色是綠色、最大的優勢是生態。近年來,欒川是如何一步步打開“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通道,又如何保證生態和經濟發展兩不誤的?近日,由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指導,鳳凰網、鳳凰新聞客戶端主辦的“小康路上—鳳觀出彩河南”首站走進欒川,探訪脫貧攻堅背后的“欒川樣本”。

    昔日窮鄉村今日聚寶盆  欒川如何巧用“全域旅游”邁向高質量發展?

    青山猶在,綠水長流,美景如斯。

    巍峨山脈,帶給這片土地峰林仙境;湯湯伊河,賦予這片土地無上榮光;勤勞的百姓,賜予這片土地富饒美麗。從“吃山靠開礦”到“吃山靠生態”,跳出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后,欒川走出了一條發展綠色經濟的轉型之路,既留住了綠水青山,又得到了金山銀山。

    新時代,欒川攜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開啟了全域旅游新篇章。

    全域旅游的欒川實踐 旅游新品牌“落地開花”

    時間追溯到2017年,欒川縣推進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暨欒川旅游再出發動員大會提出的目標猶記在耳:

    欒川旅游要分三步走,十年一個小目標,三十年實現大目標。

    從2001年到2010年,以景點、景區打造為標志,發展觀光旅游,欒川成為中國旅游強縣;

    2011年到2020年,以全景欒川建設為標志,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打造最佳旅游目的地,建設向上向善、旅居福地新欒川;

    2021年到2030年,建立完善的現代旅游創新體系和更加科學的治理機制,推動科技,人才等創新,推進旅游業從資源驅動和低水平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實現旅游質量、綜合競爭力等顯著提升,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旅游新格局。

    欒川沒有食言。

    近年來欒川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已形成旅游特色專業村51個,遍布欒川各個鄉鎮,成為游客“新寵”。“奇境欒川·自然不同”宣傳語越叫越響,推動品牌打造從單個景區轉變為打造旅游目的地,工作重心從建設景區延伸到打造全域旅游環境,旅游服務從抓景區服務質量轉變為全域旅游管理服務提升,現在的欒川,處處是景區、處處是美景。

    此外,欒川縣以全域鄉村游啟動為契機,大力推介美麗鄉村,以做“火”欒川鄉村游,與景區形成資源互補,產業互動,開創旅游扶貧新局面。以欒川創新“旅游+交通+扶貧”模式為例,2017年以來欒川連續舉辦三屆“自駕游欒川、高速全免費”旅游公益扶貧活動,累計接待游客395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6.3億元。

    廟子鎮山灣村

    廟子鎮山灣村

    欒川旅游一路走來成績斐然:2016年國家旅游局將欒川做法總結為“全域景區發展型”,作為全域旅游五種典型模式之一;2019年欒川全縣接待游客1638.1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96.3億元;中國旅游強縣、全省唯一的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每年千萬接待人次......正如欒川縣委書記董炳麓所說,欒川正在把窮鄉村變成“桃花源”,把“土坷垃”變成“金疙瘩”,把貧困戶變成“追夢人”。

    昔日貧困山村今日美麗鄉村 詩和遠方在此齊聚

    9月末的欒川,青山圍屋舍,綠水繞方田。走進新南村鐵路小鎮,一排排農家賓館錯落有致,和文藝范十足的“鐵路”和“火車”相輔相成,慕名而來的游客絡繹不絕,讓這座大山深處的沉寂村莊頓時變得熱鬧了起來。

    新南村鐵路小鎮

    新南村鐵路小鎮

    喬玲是新南村一家農家賓館的主人。在自家建的小樓里,喬玲每天負責打掃房屋和購買給游客做飯的食材。她很享受現在的生活狀態,“以前我們家的收入全靠我愛人在外打工,現在我在自家門口就能工作,日子充實起來了,生活好起來了!”

    喬玲告訴我們,新南村是一個遷移村,很多村民都是從深山里搬出來的。

    在“生態立縣”的發展戰略下,窮山溝里的古樸村落“搖身一變”,成了城里人休閑度假的好去處。鐵路小鎮建成之后,村委開始鼓勵村民發展配套住宿場地,修建農家賓館。但很多村民和喬玲一樣一開始持觀望態度,有的甚至竭力反對。“當時給貧困戶說是一家補貼三萬,給我們協調貸款,但我們怕賠錢背債。”

    昔日窮鄉村今日聚寶盆  欒川如何巧用“全域旅游”邁向高質量發展?

    是什么讓喬玲改變了想法,同意修建農家賓館?喬玲說正是在村委的真心和誠意的感動下,她和丈夫拿出了家中的積蓄,加上幫扶的資金,建成了現在的農家賓館。“本來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但現在俺們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收益,旅游旺季在家一個月的收入有5000元以上。”喬玲跟我們“甜蜜地抱怨”:“現在我們家國慶假期的房間已經預訂滿了,很多老顧客都沒預定上,哎!”

    和喬玲家一樣,目前新南村擁有農家賓館的村民,全部靠旅游收入改變了貧困境況,實現了高質量脫貧。生態變美了,設施齊全了,村集體也有了收入,新南村成為了“網紅”旅游打卡地,順利搭上了“致富”列車,在小康路上愈行愈遠。

    新南村鐵路小鎮是欒川縣全域旅游的縮影。2016年以來,欒川縣通過發展全域旅游,全縣共列出83個貧困村,找出53個有旅游資源的村,重點發展鄉村旅游,圍繞和依托旅游資源開農家賓館、小商店,農家賓館數量由750家增加到1442家,農家賓館直接從業人員由2200人增加到4000余人,1.3萬余名貧困群眾通過開辦農家樂、銷售土特產、從事旅游服務等實現穩定脫貧,走出了一條具有欒川特色的綠色扶貧之路。

    現在的欒川,既有田園氣息的農家賓館,又有典雅靜謐的民宿酒店;既有鐵路元素的現代文化景觀,又有充滿歷史感和年代感的古村落:欒川重渡溝過去是有名的窮山溝,通過搞“山水風光農家生活體驗”旅游開發,年接待游客近百萬人次,被譽為“中國農家賓館第一村”;陶灣鎮伊河源頭是典型的溝谷地貌,一條溝連起一溜貧困村,依托溝域獨特的山水資源、田園風光,治理河道、遍植花草,建設登山步道、漂流設施,一個開放式的生態康養主題公園展露新顏;撥云嶺曾經山高坡陡,水土流失嚴重,通過探索核桃、牡丹間作模式,增加了種植收益,還保持了水土,傳統村落成了鄉村旅游的新樣板......

    潭頭鎮大王廟村

    潭頭鎮大王廟村

    “綠、亮、凈、美、文”,欒川縣“把貧困山村變成美麗鄉村”的宏偉計劃圍繞這五個字來開展。旅游的東風吹進了千家萬戶,每到旅游旺季,欒川百姓的農家賓館和民宿家家爆滿。“四河三山兩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屋前小橋流水,屋后幾畝菜園。”誰把生活過成了詩?答案是欒川的百姓。

    用“綠水青山”培育“金山銀山” 用“金山銀山”反哺“綠水青山”

    2019年5月,經河南省政府批準,欒川縣終于脫貧摘帽。

    對于欒川來說,貧困發生率由2017年的8.25%降至0.306%固然可喜,但鞏固脫貧成效的任務還很艱巨。

    接下來欒川高質量發展之路該怎么走?這是擺在欒川縣委班子面前必須答好的必答題。

    欒川縣委書記董炳麓

    欒川縣委書記董炳麓

    欒川縣委書記董炳麓說:“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將發揮生態優勢、發展旅游產業作為欒川縣域治理‘三起來’的一項有效抓手,堅持生態優先、產業支撐、農民主體、農旅融合,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全域旅游,以特色鮮明、綠色生態、產業融合的溝域經濟,助力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探索走出了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互促雙贏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打通了貧困山區‘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通道,讓寶貴的生態資源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為其他深山貧困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探索出了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模式。”

    欒川最亮麗的顏色是綠色、最大的優勢是生態。近年來,欒川縣依托生態和旅游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全域旅游”,推進旅游產業扶貧,旅游業已成為帶動山區群眾脫貧致富、提升欒川知名度能力最強的產業。“接下來,我們將以‘綠水青山’培育‘金山銀山’,‘金山銀山’反哺‘綠水青山’,最終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之間螺旋上升的核心目標,自我加壓、改革創新、強勢推進,把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這兩個金字招牌打造的更亮,為切實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做出更多的努力和貢獻。”

    董炳麓表示,今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向絕對貧困發起最后總攻的時刻已經到來,我們將持續走好綠色發展之路,盡銳出戰、全力沖刺,一方面要對剩余脫貧對象掛牌督戰,另一方面要把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擺在突出位置,全面查漏補缺,做到兜底保障,推動問題整改,擼起袖子加油干,不獲全勝不收兵,確保不折不扣高質量完成攻堅任務。(鳳鳴作者 陳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