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從根本上解決中醫人員短缺現象,還是要加強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吸引和穩定基層中醫藥人才保障的長效激勵機制。”
1月13日,河南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在鄭州召開。省政協委員、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常務副院長蔣士卿蔣士卿提出,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服務質量不僅僅是加強硬件設施建設,更要重點加強中醫藥人員配備、中醫藥技術服務提供和中醫設備配置,人才隊伍建設乃是重中之重。
農村是做好疫情防控和醫療服務保障的重點地區,更要發揮好中醫藥的作用。目前,河南已在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中醫館2250個,基本實現了“全覆蓋”,但是從業者多為西醫或護士,中醫專業人員極其匱乏。為此,蔣士卿建議:
多渠道擴充人才隊伍
通過院校教育為鄉鎮培養留得住的中醫人才。在本科、專科、中專三類醫科院校探索試點基層中醫藥人才訂單培養模式,面向鄉鎮培養鄉土型、本土化中醫藥人才;中醫專業本科生畢業后通過“三支一扶”項目進入衛生院中醫館;
通過師承教育或自學考試為農村培養留得住的中醫人才。通過師帶徒或自學考試的模式,經省中醫管理局組織專家考核合格后頒發中醫確有專長醫師證或鄉村醫生證,或通過全國考試獲得助理中醫師證。
通過繼續教育提升鄉村中醫人才技術水平。鼓勵中醫館中醫藥業務骨干到縣級以上醫療機構進修;遴選省內城市綜合實力較強的二級及以上綜合性中醫醫院與基層中醫館建立對口幫扶機制;縣級醫院執業中醫師在晉升中級職稱前,應當將在基層中醫館連續全職提供醫療衛生服務一年以上作為晉升必備條件。鼓勵優秀的鄉村西醫離職系統學習中醫后從事中醫服務。
鼓勵退休中醫師返鄉執業。
提高鄉村中醫從業人員合理薪酬待遇
落實基層中醫藥人才多渠道補償機制和政策,保障其合理收入,適當提高其待遇。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總量水平動態調控機制,使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待遇逐步達到區域內綜合醫院人員相應水平;對超出基數部分按比例提取超額勞務基金,增加到獎勵性績效總額中,體現多勞多得,優勞優得的分配制度,提高基層中醫藥人才工作積極性。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和特殊技能人才,可探索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制、項目工資制等靈活多樣的分配形式。
暢通鄉村中醫從業者崗位晉升通道
對本科及以上學歷、經中醫全科專業規范化培訓合格并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的,可直接參加中級職稱考試,考試通過的直接聘任中級職稱。對工作20年以上考試通過后聘任中級、30年以上評聘高級的艱苦邊遠地區鄉村中醫藥人才,不受崗位結構比例限制,辦理單列崗位聘用手續,激發基層中醫藥人才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提升鄉村中醫從業者醫療服務水平
對接中醫互聯網醫院,發展遠程醫療和互聯網診療,構建覆蓋診前、診中、診后的線上線下一體化中醫醫療服務模式,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大力開展推廣中醫適宜技術培訓,切實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服務能力,充分發揮中醫適宜技術簡、便、驗、廉的優勢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