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行河南省分行:“五個一批”模式勾勒鄉村振興生動畫卷

從黃河灘區的新居新顏到深山里的藥田綠意,從返鄉創業者的牛舍繁忙到電商直播間的農產品熱賣……農行河南省分行以優化“五個一批”服務模式為抓手,讓金融活水精準滴灌脫貧地區,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銜接的道路上,書寫出一個個暖心故事。截至7月末,全省38家脫貧縣支行貸款余額達1378.4億元,較年初新增133.9億元,定點幫扶工作連續五年獲最高等次“好”,用實干成效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精準到戶鞏固一批

“以前在外打工總惦記家里,現在守著牛舍當‘老板’,年收入翻了六倍!”周口鹿邑縣的張大哥擦著牛舍欄桿,看著滿圈壯實的肉牛笑得合不攏嘴。2023年他返鄉搞肉牛養殖時,20萬元的資金缺口差點澆滅創業熱情。農行客戶經理主動上門,3天內就送來20萬元“富民貸”。如今標準化牛舍里存欄80頭肉牛,年收入從5萬元漲到30萬元,“這貸款真是及時雨,讓我的‘牛司令’夢成真了!”

這樣的故事在河南脫貧縣處處可見。河南農行延續脫貧小額信貸政策,在脫貧縣及革命老區縣累計投放“富民貸”119.6億元,像春雨般滋潤著2萬多戶脫貧戶的增收路。

支持產業帶動一批

南陽西峽縣的山崗上,漫山遍野的中草藥長勢正旺。“多虧農行貸款,我們不僅擴大了收購,還建了新車間!”仲景宛西制藥孫總指著現代化加工車間介紹。有了資金支持,企業與周邊200多個行政村簽了定向收購協議,優先采購脫貧戶的中草藥,還免費培訓種植技術。目前,這個項目已帶動3000多戶藥農增收,戶均年入超5萬元,500多個就業崗位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掙錢,真正實現了“企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雙贏。

今年以來,河南農行大力實施“龍頭企業帶動”“項目服務”“萬企興萬村”行動,帶著鄉親們在產業鏈上穩步致富。截至7月末,河南農行脫貧縣貸款增速達10.8%,高于本行各項貸款增速2.8個百分點。

產銷對接扶持一批

“我們村的小米登上農行的商城啦!”臺前縣馬樓村駐村工作隊隊員拿著手機,給村民們看線上訂單。作為河南農行定點幫扶村,馬樓村的雜糧以前“養在深閨人未識”,如今通過農行“農銀商城”和線下采購,成了熱銷品。

河南農行一次性采購1萬多公斤雜糧,“一元購”“進門有禮”活動又帶動銷售8萬多公斤,全行員工還自發購買近50萬元農產品。工作隊更幫村里注冊了商貿公司,把“田家客”雜糧、“香萬家”食用油等20多種產品搬上電商平臺,累計銷售額突破200萬元,為村集體經濟創收近20萬元。村民王大叔算著賬:“以前雜糧存家里,現在能賣上好價錢,多虧了農行幫我們打開了銷路!”今年以來,河南農行依托“農銀商城”,探索電商直播供應鏈金融,用好線下集中采購等渠道,助力脫貧地區銷售農產品超4.9億元,讓好產品真正變成好收益。

支持基礎設施幫扶一批

“這輩子沒想到能搬出灘區,住上這么好的房子!”蘭考縣70多歲的李大爺站在新家陽臺上,望著不遠處的學校和衛生院,眼里滿是笑意。為了讓黃河灘區群眾“挪窮窩、出深灘、換新顏”,蘭考縣加快推進沿黃高質量發展疏浚及遷建項目,對三義寨鄉楊圪垱村和丁圪垱村兩個沿黃村莊實施遷建。農行省市縣三級團隊第一時間上門,5天就完成授信審批,讓項目順利開工,已累計發放貸款5億元。

如今1278戶灘區群眾搬進新家,農行又送來裝修貸、消費貸,幫大家把新家布置得妥妥帖帖。“以前村里路不好走,看病上學都費勁,現在出門就是柏油路,生活太方便了!”李大爺的話道出了所有搬遷群眾的心聲。金融支持讓基礎設施升級,更讓鄉村振興的底色越來越鮮亮。

創新服務方式提升一批

“現在村民比存款更比信用,守信用就能貸到款!”許昌長葛市和尚楊村黨支部書記驕傲地說。這個“中原蜂蜜第一村”通過“黨建+信用村”模式,全村668戶都建了信用檔案,200多戶靠信用貸到近8000萬元。養蜂大戶張建軍用30萬元貸款把蜂箱從50箱擴到300箱,年收入翻了三番:“不用抵押不用擔保,信用就是最好的通行證!”

村里連續三年零違約,成了市委信用建設示范村。有了資金支持,村民們引進新設備,把蜂蜜產品加工成各種深受消費者喜愛的產品,附加值翻了好幾倍。今年以來,河南農行以數字金融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向38家脫貧縣發放農戶貸款900億元,服務近20萬農戶,信用體系正成為破解農民融資難的“金鑰匙”。

從精準滴灌到產業引領,從產銷對接到底盤升級,農行河南省分行用“五個一批”服務模式架起金融助農的橋梁,讓脫貧成果更穩固,讓鄉村振興更有活力,在中原大地上繪就出一幅產業興、農民富、鄉村美的生動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