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33/0A9922D84CB30E1CC3A017064EC82C69D3750E03_size41_w519_h118.jpg\" alt=\"\" />\u003c/p>\u003cp>\u003cstrong> 人物名片\u003c/strong>\u003c/p>\u003cp>李林茂,山西垣曲人,1924年7月出生。1942年,加入抗日武裝力量。1945年,加入太岳軍區的八路軍。后參加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u003c/p>\u003cp>8月12日,在新安縣城關鎮老干區一處普通的院落里,陽光透過茂密的竹林,投下斑駁的光影。一排國旗迎風飄揚,一直延伸到李林茂老人的家門口。\u003c/p>\u003cp>得知記者要來,101歲的抗戰老兵李林茂早已換上整潔的軍裝,胸前掛滿軍功章,端坐在客廳中央。\u003c/p>\u003cp>當老人用布滿老繭的手輕輕撫摸胸前那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時,時光仿佛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u003c/p>\u003cp>\u003cstrong> 國仇家恨鑄就鋼鐵意志\u003c/strong>\u003c/p>\u003cp>1924年,李林茂出生在山西垣曲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在那個山河破碎的年代,平靜的生活很快被日寇的鐵蹄踏碎。\u003c/p>\u003cp>“日本人把我父親一槍打死了,還打死了我的好幾位親人。”老人回憶起那段往事,聲音顫抖。十幾歲的少年親眼看見親人倒在血泊中,國仇家恨在他心中燃起熊熊烈火。“我要當兵!保家衛國!”這個信念深植于心。\u003c/p>\u003cp>1942年,李林茂結識了中共地下黨員郭華鋒,毫不猶豫地加入了抗日武裝力量。1945年,21歲的李林茂正式加入太岳軍區的八路軍。\u003c/p>\u003cp>當被問及為何參軍時,老人鏗鏘有力地回答:“我為啥要參軍?保家衛國!為家報仇!”歲月可以模糊記憶,卻無法磨滅刻骨銘心的信念。\u003c/p>\u003cp>\u003cstrong> 戰火淬煉彰顯英雄本色\u003c/strong>\u003c/p>\u003cp>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然而,1947年,閻錫山秘密收編殘留日軍組成“陸軍暫編獨立第十總隊”,危害人民。\u003c/p>\u003cp>面對這一嚴峻形勢,李林茂隨部隊參與了解放山西的系列戰斗。\u003c/p>\u003cp>在他們與殘留的日軍交戰期間,敵軍憑借高聳城墻負隅頑抗。戰況膠著之際,李林茂臨危受命,帶領突擊隊借著夜幕掩護展開坑道作業。經過徹夜奮戰,一條直通城墻根基的地道終于完成。在這場血戰中,李林茂多處負傷,頭顱中、腿骨中至今仍留有彈片。\u003c/p>\u003cp>老人輕撫著頭頂的傷疤淡然道:“這點傷不算啥,很多的戰友卻永遠留在了那片戰場。”\u003c/p>\u003cp>1946年,李林茂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1951年4月,他跟隨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為保家衛國而戰。胸前那一枚枚軍功章,記錄著這位老兵征戰沙場的光輝歲月,也見證著新中國在戰火中誕生的偉大歷程。\u003c/p>\u003cp>\u003cstrong>紅色基因代代相傳\u003c/strong>\u003c/p>\u003cp>1958年,李林茂轉業到新安縣,開始了和平年代的生活,但軍人的本色從未改變。\u003c/p>\u003cp>紅色基因在這個普通家庭傳承。李林茂的三個兒子、一個孫子和一個外孫相繼參軍,一家三代走出了六名軍人、五名共產黨員。\u003c/p>\u003cp>“我希望國家越來越好,越來越強大。年輕人一代更比一代強,永遠聽黨話,永遠跟黨走。”這是百歲老兵最樸素的愿望,也是最深沉的家國情懷。\u003c/p>\u003cp>每天清晨,老人都會坐在客廳的躺椅上凝視墻壁上的相框,一遍遍看著那些承載著記憶的老照片。\u003c/p>\u003cp>“這照片是我和戰友們的奮斗回憶。”老人深情地說。\u003c/p>\u003cp>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站在新的歷史節點回望,李林茂老人的一生,恰如一部濃縮的民族抗爭史、一部鮮活的新中國成長史。\u003c/p>\u003cp>“我們的武器差,日本的武器先進,但是我們最后勝利了,靠的是我們的決心。”老人樸素的話語道出了堅持抗戰的堅定信念。正是千千萬萬像李林茂這樣的中華兒女,用血肉之軀筑起了保家衛國的鋼鐵長城,用堅定信念鑄就了永遠屹立的精神豐碑。\u003c/p>\u003cp>微風拂過,院前那一排國旗輕輕搖曳,與老人胸前的勛章交相輝映。這一刻,過去與現在、個人與國家、記憶與傳承,在這方小小的院落里交融。(記者 金京藝)\u003c/p>\u003cp>來源:河南日報\u003c/p>","type":"text"}],"currentPage":0,"pageSize":1},"editorName":"趙旭燕","faceUrl":"http://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876322/media","vestAccountDetail":{},"subscribe":{"type":"vampire","cateSource":"","isShowSign":0,"parentid":"0","parentname":"傳媒","cateid":"876322","catename":"鳳凰網河南","logo":"http://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171219/17/wemedia/0fc92208d7ced0e7fa170827f0650381ff366b11_size19_w200_h200.png","description":"鳳凰網河南,影響中原的力量。","api":"http://api.3g.ifeng.com/api_wemedia_list?cid=876322","show_link":1,"share_url":"https://share.iclient.ifeng.com/share_zmt_home?tag=home&cid=876322","eAccountId":876322,"status":1,"honorName":"","honorImg":"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1a8b50ea7b17cb0size3_w42_h42.png","honorImg_night":"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b803b8509474e6asize3_w42_h42.png","forbidFollow":0,"forbidJump":0,"fhtId":"92769226","view":1,"sourceFrom":"","declare":"","originalName":"","redirectTab":"article","authorUrl":"https://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876322/media","newsTime":"2025-08-16 08:46:13","lastArticleAddress":"來自河南"}},"keywords":"李林茂,老人,新中國,八路軍,山西,日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軍人,太岳軍區","hasCopyRight":true,"sourceReason":"","isHubeiLocal":false,"interact":{"isCloseShare":false,"isCloseLike":false,"isOpenCandle":false,"isOpenpray":false},"__nd__":"ne883dbn.ifeng.com","__cd__":"c01049em.ifeng.com"}; var adKeys = []; var __apiReport = (Math.random() > 0.99); var __apiReportMaxCount = 50; for (var i = 0,len = adKeys.length; i
<tfoot id="as2wu"></tfoot>
<ul id="as2wu"><sup id="as2wu"></sup></ul>
<tfoot id="as2wu"></tfoot>
  • <ul id="as2wu"></ul>
    <strike id="as2wu"></strike>
  • 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 他們經歷的抗戰丨 “為什么要參軍?保家衛國!”
    河南
    河南 > 要聞 > 正文

    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 他們經歷的抗戰丨 “為什么要參軍?保家衛國!”

     人物名片

    李林茂,山西垣曲人,1924年7月出生。1942年,加入抗日武裝力量。1945年,加入太岳軍區的八路軍。后參加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

    8月12日,在新安縣城關鎮老干區一處普通的院落里,陽光透過茂密的竹林,投下斑駁的光影。一排國旗迎風飄揚,一直延伸到李林茂老人的家門口。

    得知記者要來,101歲的抗戰老兵李林茂早已換上整潔的軍裝,胸前掛滿軍功章,端坐在客廳中央。

    當老人用布滿老繭的手輕輕撫摸胸前那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時,時光仿佛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國仇家恨鑄就鋼鐵意志

    1924年,李林茂出生在山西垣曲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在那個山河破碎的年代,平靜的生活很快被日寇的鐵蹄踏碎。

    “日本人把我父親一槍打死了,還打死了我的好幾位親人。”老人回憶起那段往事,聲音顫抖。十幾歲的少年親眼看見親人倒在血泊中,國仇家恨在他心中燃起熊熊烈火。“我要當兵!保家衛國!”這個信念深植于心。

    1942年,李林茂結識了中共地下黨員郭華鋒,毫不猶豫地加入了抗日武裝力量。1945年,21歲的李林茂正式加入太岳軍區的八路軍。

    當被問及為何參軍時,老人鏗鏘有力地回答:“我為啥要參軍?保家衛國!為家報仇!”歲月可以模糊記憶,卻無法磨滅刻骨銘心的信念。

     戰火淬煉彰顯英雄本色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然而,1947年,閻錫山秘密收編殘留日軍組成“陸軍暫編獨立第十總隊”,危害人民。

    面對這一嚴峻形勢,李林茂隨部隊參與了解放山西的系列戰斗。

    在他們與殘留的日軍交戰期間,敵軍憑借高聳城墻負隅頑抗。戰況膠著之際,李林茂臨危受命,帶領突擊隊借著夜幕掩護展開坑道作業。經過徹夜奮戰,一條直通城墻根基的地道終于完成。在這場血戰中,李林茂多處負傷,頭顱中、腿骨中至今仍留有彈片。

    老人輕撫著頭頂的傷疤淡然道:“這點傷不算啥,很多的戰友卻永遠留在了那片戰場。”

    1946年,李林茂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1951年4月,他跟隨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為保家衛國而戰。胸前那一枚枚軍功章,記錄著這位老兵征戰沙場的光輝歲月,也見證著新中國在戰火中誕生的偉大歷程。

    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1958年,李林茂轉業到新安縣,開始了和平年代的生活,但軍人的本色從未改變。

    紅色基因在這個普通家庭傳承。李林茂的三個兒子、一個孫子和一個外孫相繼參軍,一家三代走出了六名軍人、五名共產黨員。

    “我希望國家越來越好,越來越強大。年輕人一代更比一代強,永遠聽黨話,永遠跟黨走。”這是百歲老兵最樸素的愿望,也是最深沉的家國情懷。

    每天清晨,老人都會坐在客廳的躺椅上凝視墻壁上的相框,一遍遍看著那些承載著記憶的老照片。

    “這照片是我和戰友們的奮斗回憶。”老人深情地說。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站在新的歷史節點回望,李林茂老人的一生,恰如一部濃縮的民族抗爭史、一部鮮活的新中國成長史。

    “我們的武器差,日本的武器先進,但是我們最后勝利了,靠的是我們的決心。”老人樸素的話語道出了堅持抗戰的堅定信念。正是千千萬萬像李林茂這樣的中華兒女,用血肉之軀筑起了保家衛國的鋼鐵長城,用堅定信念鑄就了永遠屹立的精神豐碑。

    微風拂過,院前那一排國旗輕輕搖曳,與老人胸前的勛章交相輝映。這一刻,過去與現在、個人與國家、記憶與傳承,在這方小小的院落里交融。(記者 金京藝)

    來源:河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