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河南 > 地市 > 平頂山 > 正文

魯山縣:“微實事”疏通民生“毛細血管”

落日熔金,魯山縣趙村鎮濱河路新裝的路燈次第亮起。居民王鐵帥踏著平整的沿河步道緩行,綠波輕漾,河風拂面,盡顯愜意。“這1400米的路,從前坑洼積水、雜草絆腳,雨天更是寸步難行,隱患重重——真是一條‘堵心’路!”他回憶舊日情形,言語中滿是感慨。

群眾的“堵心”哨音吹響,鎮政府應聲而動。駐村工作隊、網格員協同勘查走訪,直擊安全與民生痛點。資金短缺這道老難題,被創新機制巧妙化解——便民服務基金、網格資金打破壁壘,匯聚成解渴“及時雨”,專門澆灌那些“進不了大盤子”卻緊系民生的“關鍵小事”。

道路硬化工程與18盞新路燈同步點亮,兩側雜物清理一空。短短時間,舊路轉身為“幸福廊”。王鐵帥如今晚飯后總愛來此散步,腳步輕快,心結盡去:“路平燈亮,河邊走走,煩心事都吹散了!”

“群眾點單、我們配菜。”趙村鎮鎮長王天陽道出機制核心,“‘民生微實事’就是要讓分散資源精準下沉,快速響應群眾身邊那些‘小、急、難’。”他點明以小資金撬動大治理的深層邏輯——群眾訴求“上得來”、民生問題“解得快”、治理成效“看得見”。

另一個暖心的“微”實事,在三岔口村也在進行,村支書任玉芝堅持定期為獨居老人理發,已為村中老人義務服務數十次。

從硬化一條路到舉起一把理發剪,趙村鎮將“微實事”機制與社區公益慈善深度融合。愛心義剪、健康服務、科普宣傳如“服務大集”般送至百姓家門口,以“小公益”積蓄“大溫暖”,真正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自該機制運行以來,趙村鎮已疏通民生“毛細血管”數十處。這些曾因“微小”而被擱置的渴盼,如今化作最踏實的民心基石——小路平了,心氣順了,剪刀起落之間,黨和百姓的紐帶系得更緊,無聲印證著枝葉關情的樸素力量。(魯山縣委宣傳部 李曉統 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