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cp>“沒想到還能再獲一枚紀念章。”雖已101歲高齡,劉德山的聲音依舊洪亮。胸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章熠熠生輝。\u003c/p>\u003cp>劉德山曾作為抗戰支前模范代表,到天安門廣場參加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10年過去了,老人對那次經歷記憶猶新:“方陣車隊在觀禮臺前緩緩行進,那一刻,我全身的力氣仿佛都要迸發出來,就想讓全世界看到抗戰老兵的精氣神兒。”\u003c/p>\u003cp>\u003cstrong>“不想當亡國奴,就得上戰場”\u003c/strong>\u003c/p>\u003cp>1942年的豫東大地,饑荒與戰火交織。搶牲口、搶糧食、抓壯丁,日軍的暴行讓劉德山痛徹心扉——老百姓在水深火熱中掙扎,“不當亡國奴”的念頭在他心中燃燒著。\u003c/p>\u003cp>18歲的劉德山毅然參加新四軍,成為一名負責送信的通訊員,“那時候打仗缺人,咱就該上前線”。\u003c/p>\u003cp>初入部隊時,他入編新四軍第四師。1944年春,劉德山參加了人生第一仗,夜襲永城代莊日偽軍據點。\u003c/p>\u003cp>“日偽軍盤踞在此,黑夜出去搶掠,老百姓恨得牙癢癢。”劉德山和戰友們趁著夜色突襲,“我們摸黑爬過土墻,我手里攥著顆手榴彈,緊張得手心冒汗。”\u003c/p>\u003cp>“隊長喊‘打’,我跟著扔出手榴彈,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猛勁。爆炸聲里,日偽軍亂作一團,不到半小時戰斗就結束了。”說著,老人緊握的右拳高高舉起,“這場仗共打死、俘虜300多人。”\u003c/p>\u003cp>次日,他們乘勝追擊,向日偽武裝發起進攻,又俘虜700多人,徹底鏟除了當地的日偽軍,老百姓無不拍手稱快。\u003c/p>\u003cp>戰斗結束后,他們把繳獲的糧食全部分給百姓。“看著老鄉們捧著糧食流淚,我覺得這仗打得真值”。\u003c/p>\u003cp>\u003cstrong>“裝備落后,團結也能打勝仗”\u003c/strong>\u003c/p>\u003cp>“當時條件差,一個連頂多20多條槍,子彈常是兩板12發,戰士們背著漢陽造步槍,‘三八式’都算稀罕物。”劉德山告訴記者,當時到戰場上只有一個心思,就是打鬼子,“這種團結一心,讓我們在那個缺衣少食、裝備落后的困境中,打出不少漂亮仗。”\u003c/p>\u003cp>1945年春,永城二十里鋪的北大河阻擊戰打響,這成為他最刻骨銘心的戰斗。\u003c/p>\u003cp>拂曉時分,連隊接到阻擊過境日軍的命令,敵人雖僅一排人,卻配備重機槍、迫擊炮等重武器,而他們手里只有“三八大蓋”,打完一槍就得手動上膛。\u003c/p>\u003cp>作為突擊隊員的劉德山,迎著炮火打響了第一槍:“子彈擦著脊梁骨飛,我貼著墻根兒跑,一槍撂倒追來的鬼子。”\u003c/p>\u003cp>激戰中,我方增援部隊趕來并肩作戰,最終邊打邊退完成阻擊任務。此役我方犧牲50多人,劉德山說:“雖然傷亡不小,但保住了身后的村子。”\u003c/p>\u003cp>“裝備落后,團結也能打勝仗。”在戰場上,劉德山深刻體會到了“團結就是打不垮的力量”。\u003c/p>\u003cp>\u003cstrong>“紀律硬,骨頭才硬”\u003c/strong>\u003c/p>\u003cp>1945年8月,劉德山在戰火中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那天,指導員說‘紀律硬,骨頭才硬’,這句話刻進了我心里。”\u003c/p>\u003cp>如今,劉德山經常和晚輩講起遵守紀律和7處傷疤的故事。\u003c/p>\u003cp>老人拉起褲腿,左腿膝關節處凹痕明顯。在帶領突擊隊攻打還鄉團時,一枚手榴彈在身邊炸開,他來不及躲閃,左腿被炸傷,留下了7處傷疤。“號角吹起來,就要向前沖鋒!”他說,正是鐵一般的紀律,淬煉出戰士們硬如鋼的骨頭。\u003c/p>\u003cp>1945年8月日本投降消息傳來時,劉德山正在教導隊學習。“首長站在高臺上喊‘勝利了’,大家抱著槍哭,又把帽子扔上天。”\u003c/p>\u003cp>那一刻,他想起犧牲的戰友:“他們沒看到這一天,咱得替他們好好活,建設國家。”\u003c/p>\u003cp>抗戰勝利后,劉德山又投身解放戰爭,參加睢杞戰役等。他總說:“抗戰那幾年,教會我最要緊的是‘紀律硬,骨頭才硬’。”\u003c/p>\u003cp>“年輕人要記住,一要愛國,二要團結,三要紀律。只要國家強大了,就沒人能欺負咱。”老人眼中的光芒和他胸前的紀念章,交相輝映。本報記者 趙若郡 實習生 張馨月\u003c/p>\u003cp>來源:河南日報\u003cbr />\u003c/p>","type":"text"}],"currentPage":0,"pageSize":1},"editorName":"王聰兒","faceUrl":"http://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876322/media","vestAccountDetail":{},"subscribe":{"type":"vampire","cateSource":"","isShowSign":0,"parentid":"0","parentname":"傳媒","cateid":"876322","catename":"鳳凰網河南","logo":"http://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171219/17/wemedia/0fc92208d7ced0e7fa170827f0650381ff366b11_size19_w200_h200.png","description":"鳳凰網河南,影響中原的力量。","api":"http://api.3g.ifeng.com/api_wemedia_list?cid=876322","show_link":1,"share_url":"https://share.iclient.ifeng.com/share_zmt_home?tag=home&cid=876322","eAccountId":876322,"status":1,"honorName":"","honorImg":"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1a8b50ea7b17cb0size3_w42_h42.png","honorImg_night":"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b803b8509474e6asize3_w42_h42.png","forbidFollow":0,"forbidJump":0,"fhtId":"92769226","view":1,"sourceFrom":"","declare":"","originalName":"","redirectTab":"article","authorUrl":"https://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876322/media","newsTime":"2025-08-28 17:42:07","lastArticleAddress":"來自河南"}},"keywords":"劉德山,紀律,手榴彈,骨頭,糧食,紀念章,新四軍,日偽軍,永城,日軍","hasCopyRight":true,"sourceReason":"","isHubeiLocal":false,"interact":{"isCloseShare":false,"isCloseLike":false,"isOpenCandle":false,"isOpenpray":false},"__nd__":"ne883dbn.ifeng.com","__cd__":"c01049em.ifeng.com"}; var adKeys = []; var __apiReport = (Math.random() > 0.99); var __apiReportMaxCount = 50; for (var i = 0,len = adKeys.length; i
<tfoot id="as2wu"></tfoot>
<ul id="as2wu"><sup id="as2wu"></sup></ul>
<tfoot id="as2wu"></tfoot>
  • <ul id="as2wu"></ul>
    <strike id="as2wu"></strike>
  • 他們經歷的抗戰丨“團結就是打不垮的力量”
    河南
    河南 > 要聞 > 正文

    他們經歷的抗戰丨“團結就是打不垮的力量”

    “沒想到還能再獲一枚紀念章。”雖已101歲高齡,劉德山的聲音依舊洪亮。胸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章熠熠生輝。

    劉德山曾作為抗戰支前模范代表,到天安門廣場參加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10年過去了,老人對那次經歷記憶猶新:“方陣車隊在觀禮臺前緩緩行進,那一刻,我全身的力氣仿佛都要迸發出來,就想讓全世界看到抗戰老兵的精氣神兒。”

    “不想當亡國奴,就得上戰場”

    1942年的豫東大地,饑荒與戰火交織。搶牲口、搶糧食、抓壯丁,日軍的暴行讓劉德山痛徹心扉——老百姓在水深火熱中掙扎,“不當亡國奴”的念頭在他心中燃燒著。

    18歲的劉德山毅然參加新四軍,成為一名負責送信的通訊員,“那時候打仗缺人,咱就該上前線”。

    初入部隊時,他入編新四軍第四師。1944年春,劉德山參加了人生第一仗,夜襲永城代莊日偽軍據點。

    “日偽軍盤踞在此,黑夜出去搶掠,老百姓恨得牙癢癢。”劉德山和戰友們趁著夜色突襲,“我們摸黑爬過土墻,我手里攥著顆手榴彈,緊張得手心冒汗。”

    “隊長喊‘打’,我跟著扔出手榴彈,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猛勁。爆炸聲里,日偽軍亂作一團,不到半小時戰斗就結束了。”說著,老人緊握的右拳高高舉起,“這場仗共打死、俘虜300多人。”

    次日,他們乘勝追擊,向日偽武裝發起進攻,又俘虜700多人,徹底鏟除了當地的日偽軍,老百姓無不拍手稱快。

    戰斗結束后,他們把繳獲的糧食全部分給百姓。“看著老鄉們捧著糧食流淚,我覺得這仗打得真值”。

    “裝備落后,團結也能打勝仗”

    “當時條件差,一個連頂多20多條槍,子彈常是兩板12發,戰士們背著漢陽造步槍,‘三八式’都算稀罕物。”劉德山告訴記者,當時到戰場上只有一個心思,就是打鬼子,“這種團結一心,讓我們在那個缺衣少食、裝備落后的困境中,打出不少漂亮仗。”

    1945年春,永城二十里鋪的北大河阻擊戰打響,這成為他最刻骨銘心的戰斗。

    拂曉時分,連隊接到阻擊過境日軍的命令,敵人雖僅一排人,卻配備重機槍、迫擊炮等重武器,而他們手里只有“三八大蓋”,打完一槍就得手動上膛。

    作為突擊隊員的劉德山,迎著炮火打響了第一槍:“子彈擦著脊梁骨飛,我貼著墻根兒跑,一槍撂倒追來的鬼子。”

    激戰中,我方增援部隊趕來并肩作戰,最終邊打邊退完成阻擊任務。此役我方犧牲50多人,劉德山說:“雖然傷亡不小,但保住了身后的村子。”

    “裝備落后,團結也能打勝仗。”在戰場上,劉德山深刻體會到了“團結就是打不垮的力量”。

    “紀律硬,骨頭才硬”

    1945年8月,劉德山在戰火中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那天,指導員說‘紀律硬,骨頭才硬’,這句話刻進了我心里。”

    如今,劉德山經常和晚輩講起遵守紀律和7處傷疤的故事。

    老人拉起褲腿,左腿膝關節處凹痕明顯。在帶領突擊隊攻打還鄉團時,一枚手榴彈在身邊炸開,他來不及躲閃,左腿被炸傷,留下了7處傷疤。“號角吹起來,就要向前沖鋒!”他說,正是鐵一般的紀律,淬煉出戰士們硬如鋼的骨頭。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消息傳來時,劉德山正在教導隊學習。“首長站在高臺上喊‘勝利了’,大家抱著槍哭,又把帽子扔上天。”

    那一刻,他想起犧牲的戰友:“他們沒看到這一天,咱得替他們好好活,建設國家。”

    抗戰勝利后,劉德山又投身解放戰爭,參加睢杞戰役等。他總說:“抗戰那幾年,教會我最要緊的是‘紀律硬,骨頭才硬’。”

    “年輕人要記住,一要愛國,二要團結,三要紀律。只要國家強大了,就沒人能欺負咱。”老人眼中的光芒和他胸前的紀念章,交相輝映。本報記者 趙若郡 實習生 張馨月

    來源:河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