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 picIntro\">隋唐洛陽城定鼎門及天街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張怡熙攝\u003c/p>\u003cp>“在王朝時代,洛陽盆地有夏都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遺址、周王城遺址、漢魏洛陽故城遺址、隋唐洛陽城遺址,史稱‘五都薈洛’。將眼光放大到整個河洛地區,古都名城更多,鄭州商城遺址、鄭州小雙橋遺址、鄭韓故城遺址、虢國上陽城遺址等都創造了璀璨的文化。”\u003c/p>\u003cp>河洛文化博大精深、內涵豐富,以“河圖洛書”為標志,以夏商周文化為主干,以漢魏唐宋為內容,以古都洛陽所凝聚的文化精華為核心,以“河洛郎”為特征,文化傳承范圍廣泛,文化內涵不斷豐富延伸。有專家這樣概括河洛文化。\u003c/p>\u003cp>\u003cstrong> 一\u003c/strong>\u003c/p>\u003cp>9月5日,洛陽師范學院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吳濤對記者說:河洛文化是從新石器時代開始延續至今的河洛地區文明發展的總和,森羅萬象,我們不能一句話界定河洛文化是什么,但可以向讀者介紹河洛文化主要有些什么。\u003c/p>\u003cp>9月5日至6日,裴李崗時代與中華文明起源學術研討會在鄭州召開。裴李崗文化作為新石器時代中原地區考古學文化的典型代表,以肇始文明元素最多、分布范圍最廣、對周邊地區影響最大著稱,不僅孕育了豐富的物質文化遺存,更見證了早期中國文化圈雛形的形成,展現出距今9000—7000年中國人類社會發展的燦爛畫卷。\u003c/p>\u003cp>廟底溝的花瓣紋彩陶缽、大河村的彩陶雙連壺、汝州閻村的鸛魚石斧圖彩陶缸……仰韶文化是我國分布地域最廣的史前文化,距今約7000年至4700年,年代跨度長達2000多年,在中國史前時期第一次出現了以中原地區為中心的文化圈。5000多年前,由鞏義雙槐樹遺址、鄭州西山遺址、大河村遺址、滎陽青臺遺址和汪溝遺址形成的仰韶文化晚期城市群,已經邁入文明社會門檻,是中國最早形成的區域文明之一。\u003c/p>\u003cp>龍山文化時期,河洛地區城市林立。登封王城崗遺址發現了小城、大城,可能與“禹都陽城”有關。新密新砦遺址是一處設有外壕、城壕、內壕共三重防御設施的大型城址,新砦城址的發現對探索夏都和夏王朝的誕生有重要意義。\u003c/p>\u003cp>吳濤說,在王朝時代,洛陽盆地有夏都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遺址、周王城遺址、漢魏洛陽故城遺址、隋唐洛陽城遺址,史稱“五都薈洛”。將眼光放大到整個河洛地區,古都名城更多,鄭州商城遺址、鄭州小雙橋遺址、鄭韓故城遺址、虢國上陽城遺址等都創造了璀璨的文化。\u003c/p>\u003cp>2025年夏天,在洛陽方特項目施工現場,考古人員竟發現了1449座古墓,這些墓葬年代由西漢至明清,時間跨度超過2000年。地上是古都,地下是古墓,這就是河洛地區的“陰陽兩面”。民間也流傳著“生在蘇杭,葬在北邙”的說法。\u003c/p>\u003cp>2000多年前的《呂氏春秋》提出“陵墓若都邑”。凡是建都的地方,都有帝王陵墓。河洛地區古都眾多,地面上遺留的、考古發掘出土的歷代墓葬不可勝數。\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 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37/BD861F477526D99D4FE182CC86CECA6C6BC62FE0_size258_w768_h524.jpg\" alt=\"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外景。劉冰攝\" />\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 picIntro\">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外景。劉冰攝\u003c/p>\u003cp>河洛地區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古墓葬有宋陵、打虎亭漢墓、虢國墓地、邙山陵墓群、恭陵、后周皇陵等。其中,邙山陵墓群是中國最大的陵墓群遺址,是中國埋葬帝王最多、最集中的地方,被譽為“中國帝王谷”。邙山陵墓群匯集了各個時期、各種類型的古代墓葬數十萬個,因古墓密集,傳言“無臥牛之地”。洛陽古墓博物館、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以及位于新安縣的千唐志齋博物館都成了游客尋幽的熱點。\u003c/p>\u003cp>吳濤說,墓葬是現實生活的一面鏡子,墓室的建筑結構、壁畫內容、磚雕紋飾等,生動展現了不同時代的社會生活、文化風貌、審美觀念和精神信仰。\u003c/p>\u003cp>\u003cstrong> 二\u003c/strong>\u003c/p>\u003cp>“河洛古代思想文化是河洛文化的核心。中華先哲在河洛地區的哲思,不僅奠定了河洛文化在中國文化版圖中的重要地位,而且極大地影響了當代中華文明,成為全人類的精神財富。”吳濤說。\u003c/p>\u003cp>儒家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影響最深遠的學術流派,孔子雖然是儒家的開創者,但儒家的源頭卻要追溯到周公。周公是西周禮樂文明的主要奠基者,周公營造洛邑、制禮作樂,奠定了中國古代社會治理的基礎。春秋時期,禮崩樂壞,孔子“入周問禮”。孔子與老子在洛陽的相會,無論是對于中國思想史還是中國文化史,都具有重要意義。\u003c/p>\u003cp>儒學與河洛地區關系最密切的是秦漢時代,洛陽太學則是兩漢儒學的重鎮。東漢太學在中國教育史、文化史上書寫了空前的輝煌,影響深遠。宋明理學更是離不開河洛文化的滋養。有學者總結道:儒家學說起源于洛陽,道家學說誕生于洛陽,佛家學說首傳于洛陽。\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 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37/D30E9B0C5E4AAA4C09D505ED8310A2F3FB2ED8EC_size367_w768_h431.jpg\" alt=\"嵩岳寺塔,位于鄭州市登封嵩山南麓峻極峰下嵩岳寺內,是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的組成部分。資料圖片\" />\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 picIntro\">嵩岳寺塔,位于鄭州市登封嵩山南麓峻極峰下嵩岳寺內,是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的組成部分。資料圖片\u003c/p>\u003cp>《詩》《書》《禮》《樂》《易》《春秋》,被稱為古代的六經,六經等中華元典的形成與河洛地區關系密切。\u003c/p>\u003cp>老子騎牛西去,白馬馱經東來。宗教文化是河洛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本土的道教發生發展于河洛地區,并帶給河洛文化深刻影響。外來的佛教不僅最早在河洛地區落腳,并且在這里開啟了其中國化歷程,最終轉化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嵩山儒釋道和諧共處、和諧發展。據統計,嵩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處,世界文化遺產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包括8處11項歷史建筑。除卻地理形勝之外,嵩山作為文化交流的十字要沖,在民族文化心理的版圖上留下了儒釋道融匯的深深印記。\u003c/p>\u003cp>中國是詩的國度,河洛地區是文學的沃土。吳濤介紹,《尚書》中的不少篇目,《詩經》中的諸多詩篇,代表著河洛文學的最初成就。漢代辭賦、建安文學、魏晉文章、唐詩宋詞,成就了河洛文學的輝煌。其他藝術門類如音樂、舞蹈、書法、繪畫、雕塑、曲藝等,都在中國傳統藝術史上留下了最為光彩奪目的一筆。\u003c/p>\u003cp>河洛地區(河洛文化圈)也是中華姓氏的主要起源地。中華民族的血脈之根,深深地扎在河洛大地上。由于歷史上的戰亂動蕩,中原人曾五次大舉南遷,伴隨著“河洛郎”的腳步,河洛文化實現了在更大范圍的傳播。\u003c/p>\u003cp>9月7日,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白露。二十四節氣是農耕文明積累下來的智慧結晶,河洛地區則是二十四節氣的重要發源地和實踐地。\u003c/p>\u003cp>吳濤強調,河洛文化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河洛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更是我們共同的財富。(記者 方舟 陳學樺 張體義)\u003c/p>\u003cp>來源:河南日報\u003c/p>","type":"text"}],"currentPage":0,"pageSize":1},"editorName":"趙旭燕","faceUrl":"http://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876322/media","vestAccountDetail":{},"subscribe":{"type":"vampire","cateSource":"","isShowSign":0,"parentid":"0","parentname":"傳媒","cateid":"876322","catename":"鳳凰網河南","logo":"http://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171219/17/wemedia/0fc92208d7ced0e7fa170827f0650381ff366b11_size19_w200_h200.png","description":"鳳凰網河南,影響中原的力量。","api":"http://api.3g.ifeng.com/api_wemedia_list?cid=876322","show_link":1,"share_url":"https://share.iclient.ifeng.com/share_zmt_home?tag=home&cid=876322","eAccountId":876322,"status":1,"honorName":"","honorImg":"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1a8b50ea7b17cb0size3_w42_h42.png","honorImg_night":"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b803b8509474e6asize3_w42_h42.png","forbidFollow":0,"forbidJump":0,"fhtId":"92769226","view":1,"sourceFrom":"","declare":"","originalName":"","redirectTab":"article","authorUrl":"https://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876322/media","newsTime":"2025-09-10 08:35:15","lastArticleAddress":"來自河南"}},"keywords":"河洛地區,洛陽,嵩山,鄭州,陽城,二里頭,隋唐洛陽城,鄭州商城,中國文化,偃師","hasCopyRight":true,"sourceReason":"","isHubeiLocal":false,"interact":{"isCloseShare":false,"isCloseLike":false,"isOpenCandle":false,"isOpenpray":false},"__nd__":"ne883dbn.ifeng.com","__cd__":"c01049em.ifeng.com"};
var adKeys = [];
var __apiReport = (Math.random() > 0.99);
var __apiReportMaxCount = 50;
for (var i = 0,len = adKeys.length; i 隋唐洛陽城定鼎門及天街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張怡熙攝 “在王朝時代,洛陽盆地有夏都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遺址、周王城遺址、漢魏洛陽故城遺址、隋唐洛陽城遺址,史稱‘五都薈洛’。將眼光放大到整個河洛地區,古都名城更多,鄭州商城遺址、鄭州小雙橋遺址、鄭韓故城遺址、虢國上陽城遺址等都創造了璀璨的文化。” 河洛文化博大精深、內涵豐富,以“河圖洛書”為標志,以夏商周文化為主干,以漢魏唐宋為內容,以古都洛陽所凝聚的文化精華為核心,以“河洛郎”為特征,文化傳承范圍廣泛,文化內涵不斷豐富延伸。有專家這樣概括河洛文化。 一 9月5日,洛陽師范學院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吳濤對記者說:河洛文化是從新石器時代開始延續至今的河洛地區文明發展的總和,森羅萬象,我們不能一句話界定河洛文化是什么,但可以向讀者介紹河洛文化主要有些什么。 9月5日至6日,裴李崗時代與中華文明起源學術研討會在鄭州召開。裴李崗文化作為新石器時代中原地區考古學文化的典型代表,以肇始文明元素最多、分布范圍最廣、對周邊地區影響最大著稱,不僅孕育了豐富的物質文化遺存,更見證了早期中國文化圈雛形的形成,展現出距今9000—7000年中國人類社會發展的燦爛畫卷。 廟底溝的花瓣紋彩陶缽、大河村的彩陶雙連壺、汝州閻村的鸛魚石斧圖彩陶缸……仰韶文化是我國分布地域最廣的史前文化,距今約7000年至4700年,年代跨度長達2000多年,在中國史前時期第一次出現了以中原地區為中心的文化圈。5000多年前,由鞏義雙槐樹遺址、鄭州西山遺址、大河村遺址、滎陽青臺遺址和汪溝遺址形成的仰韶文化晚期城市群,已經邁入文明社會門檻,是中國最早形成的區域文明之一。 龍山文化時期,河洛地區城市林立。登封王城崗遺址發現了小城、大城,可能與“禹都陽城”有關。新密新砦遺址是一處設有外壕、城壕、內壕共三重防御設施的大型城址,新砦城址的發現對探索夏都和夏王朝的誕生有重要意義。 吳濤說,在王朝時代,洛陽盆地有夏都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遺址、周王城遺址、漢魏洛陽故城遺址、隋唐洛陽城遺址,史稱“五都薈洛”。將眼光放大到整個河洛地區,古都名城更多,鄭州商城遺址、鄭州小雙橋遺址、鄭韓故城遺址、虢國上陽城遺址等都創造了璀璨的文化。 2025年夏天,在洛陽方特項目施工現場,考古人員竟發現了1449座古墓,這些墓葬年代由西漢至明清,時間跨度超過2000年。地上是古都,地下是古墓,這就是河洛地區的“陰陽兩面”。民間也流傳著“生在蘇杭,葬在北邙”的說法。 2000多年前的《呂氏春秋》提出“陵墓若都邑”。凡是建都的地方,都有帝王陵墓。河洛地區古都眾多,地面上遺留的、考古發掘出土的歷代墓葬不可勝數。 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外景。劉冰攝 河洛地區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古墓葬有宋陵、打虎亭漢墓、虢國墓地、邙山陵墓群、恭陵、后周皇陵等。其中,邙山陵墓群是中國最大的陵墓群遺址,是中國埋葬帝王最多、最集中的地方,被譽為“中國帝王谷”。邙山陵墓群匯集了各個時期、各種類型的古代墓葬數十萬個,因古墓密集,傳言“無臥牛之地”。洛陽古墓博物館、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以及位于新安縣的千唐志齋博物館都成了游客尋幽的熱點。 吳濤說,墓葬是現實生活的一面鏡子,墓室的建筑結構、壁畫內容、磚雕紋飾等,生動展現了不同時代的社會生活、文化風貌、審美觀念和精神信仰。 二 “河洛古代思想文化是河洛文化的核心。中華先哲在河洛地區的哲思,不僅奠定了河洛文化在中國文化版圖中的重要地位,而且極大地影響了當代中華文明,成為全人類的精神財富。”吳濤說。 儒家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影響最深遠的學術流派,孔子雖然是儒家的開創者,但儒家的源頭卻要追溯到周公。周公是西周禮樂文明的主要奠基者,周公營造洛邑、制禮作樂,奠定了中國古代社會治理的基礎。春秋時期,禮崩樂壞,孔子“入周問禮”。孔子與老子在洛陽的相會,無論是對于中國思想史還是中國文化史,都具有重要意義。 儒學與河洛地區關系最密切的是秦漢時代,洛陽太學則是兩漢儒學的重鎮。東漢太學在中國教育史、文化史上書寫了空前的輝煌,影響深遠。宋明理學更是離不開河洛文化的滋養。有學者總結道:儒家學說起源于洛陽,道家學說誕生于洛陽,佛家學說首傳于洛陽。 嵩岳寺塔,位于鄭州市登封嵩山南麓峻極峰下嵩岳寺內,是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的組成部分。資料圖片 《詩》《書》《禮》《樂》《易》《春秋》,被稱為古代的六經,六經等中華元典的形成與河洛地區關系密切。 老子騎牛西去,白馬馱經東來。宗教文化是河洛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本土的道教發生發展于河洛地區,并帶給河洛文化深刻影響。外來的佛教不僅最早在河洛地區落腳,并且在這里開啟了其中國化歷程,最終轉化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嵩山儒釋道和諧共處、和諧發展。據統計,嵩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處,世界文化遺產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包括8處11項歷史建筑。除卻地理形勝之外,嵩山作為文化交流的十字要沖,在民族文化心理的版圖上留下了儒釋道融匯的深深印記。 中國是詩的國度,河洛地區是文學的沃土。吳濤介紹,《尚書》中的不少篇目,《詩經》中的諸多詩篇,代表著河洛文學的最初成就。漢代辭賦、建安文學、魏晉文章、唐詩宋詞,成就了河洛文學的輝煌。其他藝術門類如音樂、舞蹈、書法、繪畫、雕塑、曲藝等,都在中國傳統藝術史上留下了最為光彩奪目的一筆。 河洛地區(河洛文化圈)也是中華姓氏的主要起源地。中華民族的血脈之根,深深地扎在河洛大地上。由于歷史上的戰亂動蕩,中原人曾五次大舉南遷,伴隨著“河洛郎”的腳步,河洛文化實現了在更大范圍的傳播。 9月7日,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白露。二十四節氣是農耕文明積累下來的智慧結晶,河洛地區則是二十四節氣的重要發源地和實踐地。 吳濤強調,河洛文化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河洛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更是我們共同的財富。(記者 方舟 陳學樺 張體義) 來源:河南日報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免_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2021_亚洲JIZZJIZZ中国少妇中文_亚洲欧美日韩中文无线码
了不起的河洛文化丨河洛文化 森羅萬象
獨家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