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剛過去的這個夏天,文明與成長相伴,實踐與夢想同行。鶴壁市淇濱區面向青少年策劃開展的“文明‘淇’遇記”文明實踐項目于歡聲笑語中圓滿結束,碩果盈枝。該項目通過沉浸式體驗、多元化實踐,為全區青少年搭建了一個集教育性、趣味性、實踐性于一體的成長平臺,真正實現了“文明不打烊、成長不重樣”,讓孩子們在沉浸式體驗中感知文明溫度,讓大學生在志愿服務中錘煉能力擔當。文明實踐,已然成為淇濱區最具活力與溫度的成長注腳。
多維賦能,文明育人的深度實踐
“文明‘淇’遇記”以7種顏色為邏輯,構建了一套層次分明、內容豐富的文明實踐活動體系。在“赤誠·尋跡”紅色主題活動中,孩子們走進四季青文博園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參觀學習,聆聽老黨員動情講述革命歲月,參與沉浸式抗戰宣講,在歷史的回響中賡續紅色血脈;“碧波·守護”活動聚焦淇河生態保護,通過生態知識講解和舊物改造實踐,引導孩子們利用雞蛋托、廢紙板等材料創作手工畫,在動手實踐中樹立綠色低碳理念;“金盾·護航”活動依托模擬演練和互動教學,全面提升青少年的安全自護與應急處理能力;“非遺·傳承”活動邀請專業教師指導臉譜繪畫,在一勾一描中感受傳統藝術的獨特韻味……此外,“沃土·尋根”“文明·踐行”“工坊·賦能”等活動也分別從文化傳承、文明養成、實踐賦能等維度發力,既注重價值引領,又強調實踐轉化,既傳承文化根脈,又呼應時代需求,累計覆蓋全區青少年1000余人,讓青少年在體驗中成長、在參與中蝶變。
青春力量,文明實踐中的精彩綻放
項目啟動前,淇濱區面向全區招募20余名返鄉大學生志愿者,并組織多輪志愿者培訓。大學生們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提出諸多富有創意的活動方案。經過系統整合與優化,最終形成了一套兼具科學性、趣味性和實踐性的“七色”項目體系。
在實施過程中,他們不僅是課堂的協助者,更是項目的共同創造者:設計環節、主持活動、記錄過程、反饋優化。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志愿者在“碧波·守護”活動中,通過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最終用生動有趣的互動游戲讓原本注意力分散的孩子們全身心投入環保知識學習;負責“非遺·傳承”臉譜繪畫教學的志愿者,從最初對傳統藝術理解有限,到深入鉆研后能夠流暢講解臉譜背后的文化寓意……這些浸潤著文明溫度的點滴實踐,最終都化作大學生志愿者對“責任”與“價值”的深刻理解。
童心綻放,文明實踐浸潤成長路
當大學生志愿者的身影活躍在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孩子們的假期也因“文明‘淇’遇記”而煥發出新的光彩。在豐富多彩的七大主題活動中,有的小朋友通過“金盾·護航”活動學會了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實用安全技能;有的通過“赤誠·尋跡”活動主動放下手機,興致勃勃地參與紅色歷史沉浸式宣講,在革命故事中感受家國情懷;有的在“碧波·守護”活動創意手工課上發揮無限想象;還有的在“非遺·傳承”活動課堂上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孩子們不再沉浸于單調的居家時光,而是在大學生志愿者的陪伴下學會表達自我、在多元實踐中拓寬視野。
一位家長欣慰地表示,孩子們在活動中不僅拓寬了知識視野、提升了綜合能力,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了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與價值觀念。未來將會有一批“文明小使者”把所學帶入家庭和身邊環境,形成“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優化身邊環境”的良性循環。
2025年“文明‘淇’遇記”暑期文明實踐項目雖然落下帷幕,但文明的種子已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更在他們的成長道路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當遍布全區的文明實踐陣地與廣大市民的日常生活深度交融,文明的脈絡便在無聲中延伸,滋養著向善向上的城市品格。“可觀可感、可觸可及”的文明圖景,逐漸成為淇濱區最動人的精神底色,持續為城市發展注入溫暖而深厚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