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糾紛找老姚。”如今,在郟縣薛店鎮、茨芭鎮一帶,這句話幾乎家喻戶曉,很多人都知道老姚是個善解群眾“疙瘩”的高手。
老姚名叫姚國甫,是茨芭鎮一名退休干部,2014年8月被郟縣司法局薛店司法所聘為調解員,后被縣司法局聘為薛店司法所專職調解員。
老姚善于調解糾紛的名聲最初是在茨芭鎮叫響的。退休前,他曾擔任茨芭鎮信訪辦主任多年,經他調解的民間糾紛不計其數。
最典型的例子是他對茨芭鎮天城洼村兩戶村民糾紛的調解。這兩戶村民因宅基地問題曾打過兩次架,經派出所處理后仍沒解決,雙方隨時準備打第三次架。老姚知道后主動上門調解,經他一次又一次上門,兩家最終握手言和,雙方給他送了錦旗,還共同出資請了一個嗩吶班子在村里熱熱鬧鬧慶賀了一番。
2020年6月,薛店鎮下宮村的王某與在鎮上經營農資的石某發生糾紛,原因是王某從石某處買了幾瓶除草劑往豌豆地里打,結果豌豆大量死亡減產。王某說石某賣藥時沒有說清楚使用方法,石某說王某方法不當怨不得別人,雙方爭執不下,最后事情到了老姚這里。老姚就騎著電動車一趟趟往王某、石某家里跑,還親自到地里測產量、算損失,給雙方劃責任、講利害,“背靠背”做思想工作,最終達成賠償協議,雙方握手言和。這個案例成為2020年度郟縣政法系統“十大精品案例”之一。
2019年7月,薛店鎮太樸寨村兩戶村民因建房發生糾紛,一家已經打好地基,另一家說地基超占自家一寸,非要對方扒掉重建,雙方互不退讓,包村干部和村干部多次做工作都沒效果,只好交到老姚手里。老姚接手后立即帶著包村干部到兩家走訪,了解雙方真實意圖,給雙方出主意想辦法,最后雙方達成協議:一方賠禮道歉保全地基,但壘墻時要后退一寸,另一方接受道歉,再不提其他要求,雙方在協議上簽字畫押。當老姚于夜里11點鐘回到鎮政府,將協議交到包村副鎮長手里時,該副鎮長驚奇地說:“老姚,你可真是太神了。”
老姚調解為什么這么神?
“調解工作看著復雜,其實簡單。首先你要保證公平,一手托兩家;其次要懂得人的心理,還要了解相關知識,更要會察言觀色,從話里聽出話來,知道啥時候該進,啥時候該退,讓對方順著你的思路走。”老姚說。
“士君子貧不能濟物者,遇人癡迷處,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難處,出一言解救之,亦是無量功德。”老姚一直把民事調解當成修行積德。多年來,他主持或參與調解的民間糾紛有160余件,調成率超過98%,其中重大矛盾糾紛16件。
老姚的工作做得好,群眾領導都滿意。2021年12月,他被省司法廳授予“全省優秀調解員”稱號。
“把民間糾紛化解在司法訴訟之前,讓群眾一不誤工,二不花錢,三不傷感情,也是我對社會作的貢獻,發揮的一點余熱。”姚國甫說。
(來源:郟縣縣委宣傳部 作者:張鴻雨 李世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