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鄰里鬧矛盾、宅基地起糾紛,往往爭得面紅耳赤,現在有‘銀發和事佬’從中調和,好多問題在田間地頭就化解了!”在鶴壁市淇濱區鉅橋鎮老鴉章村,村民王大爺感慨。
如今,在鉅橋鎮,由305名退休老干部、老黨員、老教師等組成的“銀發和事佬”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正以飽滿熱情和豐富經驗,積極開展群眾矛盾糾紛調解工作,成為化解基層矛盾、守護鄉村和諧的重要力量。
鉅橋鎮是城鄉融合發展的前沿地帶,建設項目多、征地拆遷多、安置群眾多,容易產生矛盾糾紛,這給鄉村治理帶來了不小壓力。
如何破解這一難題?鉅橋鎮結合實際,將目光投向鄉村德高望重、經驗豐富的“五老”人員,通過“村‘兩委’推薦+群眾舉薦+個人自薦”,經嚴格篩選和綜合評議,篩選出政治可靠、群眾威望高、溝通能力強的志愿者,組建“銀發和事佬”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
“調解既要講法理,更要通人情”是“和事佬”們的共同心得。他們充分發揮人熟、地熟、事熟的優勢,摒棄生硬說教,采用“田間嘮嗑”“上門拉家常”等接地氣的方式,將矛盾糾紛調解現場轉化為宣傳法治精神、弘揚誠信友善、倡導鄰里和睦的文明實踐課堂,有力提升了鄉村文明程度。
在調解過程中,“和事佬”們總結形成“選、進、穩、調、清”五步工作法,先選準合適的調解員,快速進入現場穩定雙方情緒,再融合情、理、法進行耐心調解,最終實現案結事了。
此前,老鴉章村兩戶村民因宅基地邊界問題爭執不下,“和事佬”們接到消息后,立即走訪查證、查閱資料,用事實說話、用情理暖心,最終促成雙方握手言和,使一場劍拔弩張的鄰里糾紛圓滿化解。
為確保調解工作規范高效,鉅橋鎮構建了“和事佬+鎮綜治中心+網格員”三級聯動機制,形成“發現—分派—調解—反饋”的閉環管理。網格員每周常態化走訪摸排,及時發現苗頭性矛盾;鎮綜治中心根據矛盾類型、區域和復雜程度精準選派“和事佬”介入化解,事后及時反饋結果。
鉅橋鎮持續激發志愿者參與熱情,通過榮譽激勵與典型宣傳等方式,對表現突出的“和事佬”予以表彰,并通過媒體廣泛宣傳其先進事跡,有效增強了隊伍的認同感與積極性。
自2022年項目啟動以來,“銀發和事佬”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調解成功率達93%,惠及群眾3000余人次,群眾滿意度高達98%。
“和事佬”們用余熱點亮鄉村治理之路,以真心化解鄰里千千結。如今的鉅橋鎮,鄰里關系更加融洽,鄉村氛圍日益和睦,贏得了群眾的普遍贊譽。
此外,“銀發和事佬”獨創的“選、進、穩、調、清”五步工作法,先后入選“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和“全國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典型案例”,同時該項目還被評為“河南省一類文明實踐項目”,相關經驗做法受到《黨的生活》《河南法治報》等媒體關注報道。作為基層治理的優秀范本,該項目為建設和諧文明鄉村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