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oot id="as2wu"></tfoot>
<ul id="as2wu"><sup id="as2wu"></sup></ul>
<tfoot id="as2wu"></tfoot>
  • <ul id="as2wu"></ul>
    <strike id="as2wu"></strike>
  • 注冊

    "2.5天小短假"能否落實困擾網友 三大焦點切中實際


    來源:人民網

    自從8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提出“有條件的地方和單位可根據實際情況,依法優化調整夏季作息安排,為職工周五下午與周末結合外出休閑度假創造有利條件”,關于“

    自從8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提出“有條件的地方和單位可根據實際情況,依法優化調整夏季作息安排,為職工周五下午與周末結合外出休閑度假創造有利條件”,關于“2.5天小短假”的解讀與爭論一直沒有停下,“2.5天小短假”能否落實成為廣大網民關注的焦點。

    焦點一:到底能不能休?

    關于“2.5天小短假”可行性,據中新網的一項超過6.1萬人參與的網絡調查顯示,82.6%的網友認為“此舉可行”,僅13.9%的網友認為“不可行”。但網友還是對于最后是否能夠得到真正落實表示擔憂。擔憂主要集中于,用人單位會因為用工成本的增加或者工作無法安排開而不予落實。

    據廣州日報報道,由于生產性企業目前多數采取三班倒模式,周末加班是常態,一旦每周增加半天假期,企業要多支付半天的加班費,預計人力成本或上漲約6%。而對于餐飲、交通等服務性行業,此舉將帶來更旺的客流。可見,這些行業落實“2.5天小短假”難度不小。

    12日,國家旅游局也在官網發布了最新解讀,指出“2.5天假期”要建立在遵循國家法律規定每周40小時工作時間的前提下,將周五下午的工作時間提前安排到其他工作日中,而不是縮短每周法定工作時間、周五下午直接安排放假。

    對此,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管理學院副院長谷慧敏認為,在這個信息技術發達的時代,對于工作地點、辦公時間可以彈性安排的單位,完全可以推行。多出半天的休假所耽誤的工作,也可以通過提高用工效率等方法來解決;但是對于一些流水線上工作的單位,以及一些服務型企業,執行起來相當困難,也不必強求;對個人而言,更是要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來考慮休假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戴學峰則建議,國民旅游休閑不只是靠政府去推動,還要考自己去爭取。但他也指出,鑒于我國還處在發展中國家的階段,休閑度假不具有緊迫性,還是應該以經濟發展、解決生存問題為主。

    而國家旅游局副局長吳文學則表示,錯峰休假和彈性作息是鼓勵性和倡導性政策,非強制性政策,不能全國“一刀切”,各地各單位在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前提下,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自愿實施。

    焦點二: 會造成更大的出行壓力么?

    據攜程網發布的《2015中國游客旅游度假意愿報告》顯示,81%的用戶希望避開公共假期,錯峰出游。“2.5天小短假”一旦實施,是實現了錯峰出游,還是會造成景區、交通等擁堵,更不利于出行呢?

    戴學峰認為,“2.5天小短假”不但不會增加景區和交通的壓力,反倒會因為錯峰出行,從而對其它節假日因扎推出行造成的交通和景區擁堵起到一定緩解作用。

    谷慧敏也認為,即便會暫時性增加高鐵站等重要交通樞紐的人流量,但是也未必會造成壓力。但她還補充道,考慮到經濟收入狀況,“2.5天小短假”的實施并不意味著人們都去旅游了。

    焦點三:如何安排2.5天小短假?

    據北京晚報測算,如果實現“周五下午+周末”休假,不僅僅可以增加一天住宿,還可以讓周末2日游變成3日游。

    戴學峰指出,隨著航班的便利以及國內高鐵各條線的陸續開通,即便是“2.5天小短假”也不局限于城市周邊游,一些中長距離的旅游目的地也可以考慮。

    谷慧敏卻認為,“2.5天小短假”不只是為旅游而生,她建議對于經濟收入沒有達到一定水平的游客選擇居住地休閑活動,如陪伴親人、學習充電、體育鍛煉等。

    相關新聞:

    [責任編輯:仝瑞勤]

    標簽:焦點 網友 5天

    人參與 評論

    今日看點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