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oot id="as2wu"></tfoot>
<ul id="as2wu"><sup id="as2wu"></sup></ul>
<tfoot id="as2wu"></tfoot>
  • <ul id="as2wu"></ul>
    <strike id="as2wu"></strike>
  • 注冊

    揭秘閱兵"瞪眼王":海軍航空導彈兵57分24秒不眨眼


    來源:京華時報

    坦克方隊駕駛員丁輝(中)與戰(zhàn)友們交流訓練方法。裝備方隊指揮部政工組程建鋒攝 在9月3日閱兵當天,由海陸空、二炮、武警和四總部編成的27個地面裝備方隊來自全軍13個大單位。記者從裝備方隊指揮部了解到,

    坦克方隊駕駛員丁輝(中)與戰(zhàn)友們交流訓練方法。裝備方隊指揮部政工組程建鋒攝

    在9月3日閱兵當天,由海陸空、二炮、武警和四總部編成的27個地面裝備方隊來自全軍13個大單位。記者從裝備方隊指揮部了解到,這些部隊既有傳承紅軍血脈、戰(zhàn)功赫赫的英雄部隊,也有勇立時代潮頭、走在轉型前列的先鋒部隊;既有多次參加閱兵的功勛部隊,也有首次亮相的新型部隊。

    國產新型裝備全景式亮相

    此次參閱裝備中,84%的裝備為首次亮相。

    從受閱展示的裝備看,都是從全軍各部隊精選的國產新型裝備,無論是數(shù)量規(guī)模、質量水平還是信息化程度,都達到了一個嶄新水平。從參閱力量的構成要素看,無論是海空二炮(武警)等軍種部隊,還是裝甲兵、空降兵、防空兵等兵種專業(yè)部隊,無論是坦克、火炮、導彈等戰(zhàn)斗裝備,還是雷達、通信、后勤等保障裝備,都將在這次閱兵中全景式展示。

    此次參閱裝備要素更加齊全,類型更加多樣,兵種專業(yè)更加全面,具有很強的聯(lián)合性。

    90后士兵挑起閱兵場“大梁”

    據統(tǒng)計,受閱部隊共榮立集體三等功52次,集體二等功32次,集體一等功26次,獲得榮譽稱號的單位有12個。參閱官兵中有87名參加過國慶50周年閱兵,265名參加過國慶60周年閱兵。在裝備保障方隊受閱官兵中,8成以上都是義務兵,90后士兵群體挑起了閱兵場“大梁”。

    此次裝備方隊的所在部隊都很有代表性,很多部隊經歷過戰(zhàn)火洗禮,擁有光輝的歷史或執(zhí)行過重大軍事任務。如“葉挺獨立團”、“秋收起義紅二團”這些部隊都誕生于革命戰(zhàn)爭年代,戰(zhàn)功顯赫;“萬歲軍”誕生于彭德懷領導的平江起義,在朝鮮戰(zhàn)場上名揚中外;“最可愛的人”原型部隊“松骨峰英雄團”;“英雄營”曾打下過美國U2偵察機,以及“特級英雄黃繼光”所在單位等。

    官兵自己研制輔助訓練器材

    7月中旬以來,裝備方隊連續(xù)組織了5次整體合練,5次參加聯(lián)指組織的地面方隊全要素合練。閱兵式上,裝備方隊要求等速行進誤差不超過0.3秒,騎線和標齊駕駛誤差控制在10厘米以內。

    雖然集訓只有短短3個月時間,但此次科技閱兵特色明顯,裝備方隊針對訓練中單靠人工評判誤差大、時效低的情況,研發(fā)出單車駕駛輔助、車輛計時測速、排面可視標齊以及北斗定位考核等系統(tǒng)。

    同時,著眼提高智能化訓練水平,開發(fā)了“駕駛員訓練考核成績統(tǒng)計與分析系統(tǒng)”,不僅能測出方隊整體訓練成績,還能自動生成每名駕駛員在各個路段不同項目的成績曲線圖,并引進“軍人健康維護數(shù)字化教育訓練系統(tǒng)”,著力增強受閱人員心理素質等。

    此外,閱兵訓練所需設施器材,立足部隊協(xié)調解決,確需購置的同意采購,為了厲行勤儉節(jié)約,官兵還發(fā)動自己動手,革新研制了大批輔助訓練器材,確保有限的經費都用在刀刃上。

    人物

    40歲老兵3次走入閱兵村

    坦克方隊駕駛員、二級軍士長丁輝是抗日英雄何萬祥生前所在連隊的裝甲技師。

    1999年,24歲的丁輝駕駛86式步戰(zhàn)車參加閱兵,2009年,丁輝以裝備方隊教練員身份參加國慶60周年閱兵,負責所有裝備方隊駕駛員培訓。其間,他創(chuàng)造性提出了采用“箭形”通過天安門的方案,經過一個多月研究、磨合和實踐,方案通過評審。丁輝作為坦克“箭形”方隊頭車的駕駛員,引導整個裝備方隊以“零誤差”的出色表演通過天安門,榮立一等功。

    今年第三次走進閱兵村,他再次駕駛頭車,發(fā)揮導引方向、控制速度、保持隊形的關鍵作用。為達到受閱標準,丁輝帶領經驗豐富的駕駛員組成攻關小組,發(fā)明了油門限位器一體化加固法,大幅提高了駕駛穩(wěn)定性。為突破單兵訓練憑經驗、靠感覺的弊端,集中力量研發(fā)出“駕駛員訓練考核成績統(tǒng)計與分析系統(tǒng)”,不僅能測出方隊整體訓練成績,還能自動生成每名駕駛員在各個路段不同項目的成績曲線圖,“誰好誰差,差在哪里,一目了然。”丁輝說。

    同時,丁輝還針對各個駕駛員的技術特點和考核分析系統(tǒng)歸納出來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制定“駕駛員個性化訓練清單”,標齊誤差由10厘米減少到2.5厘米。

    兒子挑戰(zhàn)父親“比比誰精神”

    反坦克導彈方隊朱廷超和“東北抗聯(lián)”英模方隊隊員朱軍是一對父子。

    1983年底入伍的朱廷超沒能趕上1984年大閱兵,成為心中不小的遺憾。2009年擔任團長的他,主動要求參加閱兵,卻又一次因團隊擔負戰(zhàn)備值班任務未能成行。今年得知舉行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閱兵的消息,他與當兵入伍的兒子朱軍第一時間達成一致:“無論如何也要參加。”

    集訓之初,朱軍擔任坦克方隊教練員,負責閱兵式課目授課,準備的同時,他還多次請經驗豐富的父親指導,把標準提到最高。

    父子倆雖然都在一個閱兵村,但他們卻很少見面,偶爾的一次碰面,探討的也是閱兵訓練的方法和問題。每次打電話,兩人說得最多的就是,“閱兵代表國家形象,肩負人民的期待,責任重大,必須拿出最高標準”。

    有一次,朱廷超在給兒子的短信中寫道:“兒子,能參加閱兵是軍人的榮光,我們父子同時參加更是家里的榮光,訓練雖然苦,但是接受檢閱不易。脫皮掉肉算什么,流血流汗又如何,相信你一定能威武挺拔地通過天安門。”

    同時,朱軍也向父親發(fā)出挑戰(zhàn),“比比閱兵場上誰精神,一代父子兵,兩代閱兵人”。

    3對雙胞胎互相幫助又較勁

    此次裝備方隊當中,有3對雙胞胎,他們分別是后勤裝備方隊李文浩、李文翰;陸戰(zhàn)隊兩棲突擊車方隊姜文、姜武;以及常規(guī)導彈某方隊石樹國、石樹森。

    李文浩和李文翰兩兄弟已是第二次參加閱兵。今年入選方隊后,倆人誰也不甘落后,哥哥李文浩因為動作

    標準、責任心強被選為小教員。弟弟李文翰暗下決心一定要超越哥哥,為此,他利用休息時間,加班加點訓練,晚上站哨時還自己一遍遍挑毛病、摳動作。不到一個月時間,弟弟也成功入選教練員隊伍。如今在訓練中,兄弟倆每人負責一個排面。

    為了能雙雙入選閱兵方陣,姜文和姜武兄弟倆對著鏡子體驗軍姿要求,中午和晚上背靠墻尋找腳、腿、腰、肩、頭五點一條線的感覺,一練就是一兩個小時。為了練眼神,他們對著太陽光練習眼睛抗刺激反應,對著燈光練習減少眨眼的次數(shù)。經過努力,兄弟倆光榮地從第三排面上升到第二排面。

    石家兩兄弟也一樣,訓練既互相幫助又相互較勁,看誰先成為訓練標兵,率先進入第一排面。集訓期間,有一次石樹森患上急性腸胃炎,病好后明顯感覺訓練比較吃力,石樹國一有空閑就給石樹森講解訓練技巧和動作要領。經歷反復訓練,兩人考核成績一次比一次好。

    “瞪眼王”57分24秒不眨眼

    今年2月,海軍航空導彈方隊乘載員付軍被推薦參加閱兵任務。由于有沙眼缺陷,稍有陣風吹過,他便會不自覺頻繁眨眼,根本達不到閱兵要求的40秒不眨眼的標準。

    為此他每次隊列訓練,都堅持站在頂風向陽的位置。近一個月時間過去,眼淚越流越少,時間越瞪越長,從以前的不到一分鐘,到后來的10分鐘、20分鐘,如今付軍已成功挑戰(zhàn)自己,以57分24秒不眨眼的成績,創(chuàng)造了方隊新紀錄,被方隊戰(zhàn)友親切地稱為“瞪眼王。”

    京華時報記者潘珊菊

    相關新聞:

    [責任編輯:周巖]

    標簽:不眨眼 導彈 瞪眼王

    人參與 評論

    今日看點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