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oot id="as2wu"></tfoot>
<ul id="as2wu"><sup id="as2wu"></sup></ul>
<tfoot id="as2wu"></tfoot>
  • <ul id="as2wu"></ul>
    <strike id="as2wu"></strike>
  • 注冊

    安徽:環境違法有獎舉報遇尷尬 一年多僅一人領獎


    來源:人民日報

    2014年1月,安徽省環保廳與財政廳聯合制定了《安徽省環境違法行為有獎舉報暫行規定》,對舉報環境違法行為的舉報人進行獎勵,并報銷舉報人領取獎金時的往返路費。然而,一年多過去了,僅有一名舉報人領取了獎金

    2014年1月,安徽省環保廳與財政廳聯合制定了《安徽省環境違法行為有獎舉報暫行規定》,對舉報環境違法行為的舉報人進行獎勵,并報銷舉報人領取獎金時的往返路費。然而,一年多過去了,僅有一名舉報人領取了獎金。

    “實施效果不佳,就說明現有政策存在改進的空間。”安徽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顧輝認為,相關部門可通過制度創新,來簡化舉報流程、免除舉報人的后顧之憂,以此激發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工作的積極性。

    舉報時應提供姓名、身份證號碼等信息

    據《暫行規定》,有獎舉報的范圍涵蓋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和涉重金屬、化工、印染、造紙、制革、釀造等重點行業。舉報人可采用電話、信函、網絡、來訪等方式進行舉報,舉報時應當提供真實姓名、身份證號碼、聯系方式等信息,并積極協助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調查取證。對于經調查屬實的舉報,根據舉報內容和性質將給予舉報人3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獎勵。

    據安徽省環保廳有關工作人員介紹,舉報人獲獎后,可攜帶有效身份證件,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核對信息領取獎勵。舉報人領獎產生的往返交通費用,也可以憑有效票據進行報銷。

    “有獎舉報實施以來,在我們現場查處的舉報環境違法行為的案件中,共有三起符合獎勵規定,其他的由于匿名投訴或投訴不屬實等原因,不屬于獎勵范圍。”安徽省環保廳有關工作人員表示,在這三起案件中,僅有一起案件舉報人已領取獎金,另外兩起案件舉報人放棄領獎。據了解,獲得獎勵的這起舉報,與一家企業非法排污有關,舉報人最終獲得了1000元獎金。

    相比獎金,舉報者更看重解決問題

    公眾舉報本是一件既可以彌補環保部門監管力量不足,又可以解除身邊環境隱患的好事,那為何安徽實施有獎舉報之后,沒有出現舉報驟增、舉報人大量獲獎的情況?

    “我曾經多次撥打12369舉報電話,也曾在網絡留言舉報身邊的污染問題,但我從未留下真實姓名及身份證號碼。”顧輝說,實名舉報的方式會讓舉報人承擔一定的壓力。不少人對舉報心存顧慮,除非遇到威脅自身生存環境的重大問題,一般選擇匿名舉報,避免給自己增添不必要的麻煩。

    “舉報之后,我們最大的期盼就是問題能得到解決,而不是拿獎金。”與安徽省蒙城縣萬佛塔水泥有限公司為鄰的多名居民說,水泥廠建在城區,存在非常嚴重的噪音和粉塵污染。多年來,他們逐級舉報,可結果一直讓他們失望。

    “就在反復舉報之時,水泥廠還上了一條混凝土攪拌生產線。”居民們說,最近大家將該水泥廠的污染問題舉報至環保部。蒙城縣環保局責令該水泥廠新建混凝土攪拌生產線立即停止建設,同時對該水泥廠處10萬元罰款,蒙城縣政府還將該水泥廠列入搬遷計劃。這些居民說:“有獎金當然好,沒獎金也無所謂,能解決問題才是關鍵。”

     各地正在探索舉報人保護措施

    如何用有獎舉報調動廣大公眾參與環保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顧輝認為,一定要讓公眾在舉報環境違法過程中有安全感。

    “實名舉報后,還得本人拿著身份證前往環保部門領獎,步驟繁瑣不說,還讓舉報人有壓力。”顧輝介紹,我國各地正在進行舉報人保護的探索,如在浙江紹興,為鼓勵公眾舉報環境違法行為,環境監察人員可與舉報人單線聯系,領獎地點、過程也可以由舉報人說了算。

    安徽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開玉認為,現在已進入互聯網時代,相關部門應創新舉報制度,推廣諸如密碼舉報、密碼領獎等受到實踐認可的制度創新形式,從技術上加大舉報的安全系數。如在山東臨沂,匿名舉報人可編寫一組六位數的密碼并告知受理部門,以便領取獎金時核對。密碼不僅可防止獎金的冒領和錯領,還保護了舉報人的權益。

    “只有制定更切實際的激勵機制,創新舉報方式,才能更大限度地激發公眾參與監督環境違法行為的信心,達到制定政策的效果。”王開玉說。(葉琦李家林)

    相關新聞:

    [責任編輯:仝瑞勤]

    標簽:舉報 環境 安徽

    人參與 評論

    今日看點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