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長葛返鄉臺胞楊景堯20年助學捐資1700萬
2015年08月22日 10:13
來源:大河報 作者:杜文育
20年前,長葛市返鄉臺胞楊景堯先生,在家鄉成立“楊景堯文教基金會”,迄今共捐資約1700萬元,僅資助長葛市的大學生就有600多名。1990年,楊景堯出資120萬美元,在長葛市后河鎮建起了一所中學,為了彰顯妻子孔淑君奉養雙親、撫育子女的懿德,該中學命名為淑君中學。
楊景堯先生與受資助的大學生談心
□記者杜文育文圖
核心提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詩經》中的這句話,用來歌頌楊景堯先生,并不為過。
20年前,長葛市返鄉臺胞楊景堯先生,在家鄉成立“楊景堯文教基金會”,迄今共捐資約1700萬元,僅資助長葛市的大學生就有600多名。
仰望著高山,效法著大德。在捐資助學的道路上,92歲高齡的楊景堯先生正奮力前行。
要給咱們長葛爭面子
“馬上就要開學了,在學校有什么困難,對基金會有什么建議,大家交流一下。”8月20日上午,長葛市后河鎮“景行園”內,手扶拐杖的楊景堯先生,詢問坐在對面的4名大學生代表。
“我們在學校以學習為主,也沒有什么大的困難。”劉壯壯答,基金會每年正月初六召集大家聚一次,平時聯系少,能否增加次數,讓大家相互增進了解,也增進對基金會的了解。
“好,這個意見很好。”楊景堯先生笑著答,基金會會考慮實行。老先生接著說,今天是他大病初愈后的第三天,之前在病床上躺了40天,出院時醫生建議他靜養,所以就不和同學們多聊了。
在別人的攙扶下,楊景堯先生緩緩起身,向4名在校的大學生代表,每人發放2000元助學金。
“大家在學校要好好學習,要給咱們長葛爭面子,考研考博。”楊景堯先生握著大學生的手,寄予厚望。侵華日軍打碎大學夢想建學校、設基金會報家鄉
1923年,楊景堯出生在長葛市一個書香世家。
“如果不是日軍的侵略,我會順利地讀完大學。”回憶往昔,楊景堯先生對大河報記者說,1944年4月,高中畢業考試后,他回家拿錢去重慶考大學,到家后已是夜晚,計劃在家住一晚再走。不料日軍進村,不準人外出,直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就這樣,他錯過了考大學的機會。
日本投降后,楊景堯成了一名小學教師。1947年,他去西安加入了國民黨部隊。1948年,去了臺灣。
1962年,身為國民黨空軍軍官的楊景堯退役定居臺中市,靠經營影劇院積累了資金。在臺灣期間,和在大陸的妻子篤愛情深、堅信能夠回家的他,始終沒有另娶。
1989年,66歲的楊景堯回到家鄉,擁抱著闊別41年的妻子、女兒和兒子,一家人喜極而泣。得知父母已不在人世后,楊景堯大哭一場。“子欲養而親不待”,楊景堯當時灰心到了極點。然而他又想,自己的錢是父母“給”的,父母不在了,通過捐資助學,不也可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嗎?
1990年,楊景堯出資120萬美元,在長葛市后河鎮建起了一所中學,為了彰顯妻子孔淑君奉養雙親、撫育子女的懿德,該中學命名為淑君中學。
1992年,楊景堯放棄移居加拿大的機會,從臺灣回到家鄉定居。
1995年,他出資30萬元,設立“楊景堯文教基金會”。2006年3月,更名為“長葛市楊景堯文教促進會”,注冊資金563萬元。資助600多名大學生善行懿德鄉親膜拜
“粗略統計,楊景堯先生已捐贈約1700萬元。”基金會工作人員李曉麗介紹,基金會成立20年來,共資助長葛籍600多名學生攻讀大學,其中有近百人考取了碩、博。
基金會的支出,主要靠楊先生在長葛辦的一家企業提供。李曉麗說,由于企業不太景氣,為保證基金會正常運行,楊先生經常從自己的積蓄中支出。
“我特別欽佩楊老先生。”劉壯壯說,今年正月初六,他領取2000元助學金時,第一次見到老先生,感到老人很親切,并不是高高在上的那種人。
劉壯壯家住后河鎮趙樓村,去年他考取了中北大學,楊老先生的善行懿德,深深影響了他們這一代,成為他們發奮學習的動力。
“那些年,錢多算事啊,他出那么多錢資助學生,鄉親們可敬佩了。”后河鎮榆林村楊秋玲說,楊老先生給孩子們的成才帶來了動力,同時也給鄉親們樹立了學習榜樣。她表示,自己也會像楊老先生那樣,盡力幫助別人,讓他的精神發揚光大。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今日看點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院耍酒瘋 對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1133929
-
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簡木牘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2845975
-
被擊落戰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535774